■刘利军
据报载,中国内地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农民致死致残首要原因。有报告显示: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农村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从7.64/万增加到17.55/万,心脏病从5.14/万增加到12.6/万。
在一些国人的固有印象中,高血压、脑梗死等被称为“富贵病”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其重灾区应该是生活富裕、人们运动量严重不足的大城市。然而,如今只要到农村走走看看,便可以轻易地发现,那些走路步态不稳、说话口齿不伶俐,甚至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患者也变得越来越多了。由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思维、运动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异常沉重的经济及护理负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这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农村与城市接轨的现象无疑是个坏消息。
尽管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可怕,但是,预防和诊断这类疾病的方法却不复杂。如原发性高血压病,一个血压计、一只听诊器便是诊断这种疾病所需的全部器械。那么,为何农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会逐年上升,并且成为农民致死的首要原因呢?笔者以为,农村地区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象暴露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短板。
首先,囿于我国城乡以及地区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极为不平衡等具体国情,很多生活在欠发达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无法便利地获得基本的预防、保健等医学知识。那里的居民至今只能通过收看仅有的几套电视节目来获得外部的信息。健康知识严重短缺的生活状态,无疑给了各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滋生、肆虐的可乘之机。
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民们的饮食结构也迅速和城市接轨,大量高盐、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替代了原来相对健康的食品。大型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的使用减轻了农民劳动量,但是同时也让他们的活动量大大下降。于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一些“富贵病”便不请自来。只是,这些慢性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很多农民尽管早已经病得不轻,却丝毫没有赶紧就医的意识。
再其次,农村基层医疗保障待遇太低也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在农村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很多享有医疗保险的人群,诸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大型国企职工等,几乎每年都有一次免费体检的机会。他们通过免费或者收费低廉的体检得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可是,绝大多数农民获得的医保是农村合作医疗,这种医疗保险属于低层次的医疗保障。参保农民很难有机会获得免费或者收费低廉的体检。这也导致了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农民患者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
面对国内广大农村地区各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的现实,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医学卫生领域的预防、治疗水平,普及健康知识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应时之举。但是,要从根本上战胜这类和我国国情、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疾病,最关键的地方还在于及时将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和城市接轨,尽快缩小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让农民们享受到更为优质、便利的公共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