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全年车市走势定调难
作者:张震 郝 军
图片


    ■本报记者 张 震/文 郝 军/摄
“进入1月份以来,订单下降得厉害,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近一半。”这是记者结束春节长假返回北京之前,成都一位4S店销售经理如是说。
  这位销售经理的说法,是近期各地车市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实行限购政策的北京城,销量更是惨不忍睹。
  但相较已明显降温的市场终端销量,各品牌企业对外公布的1月销售成绩单却显示出强劲的增势。
  为何两者相差如此之大?亮丽销售数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车市是向好还是就此减速?
  对此,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后认为,车市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增速会放缓,进入理性增长时期。

销售成绩很抢眼

  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要到2月18日才会对外公布,却并不妨碍各汽车厂家披露2011年第一份成绩单的热情。
  记者了解到,在这份成绩单中,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1月份在华的销量均增长10%以上。
  福特声称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1月在华销量达5.33万辆,同比增长20%。福特方面认为,新福特嘉年华的销量并未受到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该车型1月实现7135辆的单月销量,同比增长1%。
  在两家合资企业的带动下,通用汽车1月在华销量达到26.81万辆,刷新了通用在华的单月销量纪录,同比增22.3%。其中,上海通用汽车1月销量达13.19万辆,同比增长46.3%;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达13.27万辆,同比增长10.6%。
  另外,本田同比增长12.7%,丰田增长 10.4%,现代起亚同比增长12.7%。
  即使被认为在今年遭遇成长困局的自主品牌,1月份对外公开的销售数据也丝毫不弱,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一汽夏利1月份销量为3.74万辆,同比增长19.27%;吉利汽车1月销量为4.5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
  奇瑞汽车则在出口上表现出强劲势头,月度出口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增长132.5%,环比增长19.2%,继续稳坐国内车企出口第一宝座。
  长城汽车也给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其1月份单月销量达2.5万辆,较去年同期急升1.5倍。公司管理层称,有信心实现今年销售40万辆的目标。

成绩单的背后

  在汽车厂家大晒成绩单的同时,来自销售市场的声音却不容乐观。“往年春节还可以销售,今年春节销售都困难,真是没办法。”广州的一位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汽车厂家公布的数据,和终端销售市场表现为何冷暖不一?“去年年底的抢购,余下大量的订单,需要在1月份交货。”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年底车市供不应求,经销商苦于无车可卖,因此今年1月份各大主流汽车企业都忙于补库存;再加上节前的购买,这些因素推高了产销量数据。
  对此,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专家对1月份的表现评论道:“这仅是去年年底极火爆的汽车市场行情的余波,表现的则是最后的疯狂,而不是市场向好的特征。”
  “去年年底厂家在业绩数据分配上的‘乾坤大挪移’为今年1月份的数字增色不少。”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副总经理郎学红认为,去年全年市场的需求是远高于年初的预期的,大部分企业在年初制定的目标大部分在三季度就已经完成了。所以在年底的时候厂家在每个月的销售数据上其实是做了一点保留的,有一些数据转移到2011年,使得2011年的数据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郎学红认为,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还是一个较高的增长,但是事实上从市场的情况来看,从全国各地一些主要的交易市场、经销店、4S店,目前他们的集客和成交的状况跟去年相比,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市场冷清的状态开始呈现出来。

全年走势不明朗

  对于1月部分车企销售仍然良好,有业内人士认为一般都是销售理想的车企抢先报喜,应该是2010年汽车火爆势头在新年销售惯性的体现,今年车市基调是否乐观仍有待观察。
  贾新光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一二月份的特殊性,不能以此作为全年趋势的参照,还得看三四月份的车市表现。
  “今年车市最重要的因素就要看政策如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认为,但总的来讲,2011年的政策负面效果相对大于正面,尤其是北京治堵方案,很可能带来其他地方效仿,这种连锁反应对整个车市的影响较大。
  去年底,当北京限购方案出台后,业内普遍担心其他地方可能纷纷效仿。但目前看来,北京限购收效甚微,不仅堵车照旧,而且财政收入也大幅降低。北京市政府相关要员日前说,限购让北京市少了600亿元的财政收入。对此,有分析认为,估计各地在治堵方案上,会更加慎重,不会轻言跟进。
  贾新光告诉记者,目前宏观经济在冷却,前两年鼓励购买汽车的优惠政策只剩下节能车补贴;各地治堵措施到底如何,现在也不清楚。另外,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影响很大,这些都会对中低端汽车不利。
  业内对车市的判断,并非一致的悲观。“不必把单月的销售情况放大,强劲的刚性需求是车市的基本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告诉记者,5年内车市都会保持一定量的增长,只是增速也许会放缓,进入理性增长时期。
  他认为,目前我国刚迈入汽车社会,下游市场尤其是农村尚在萌芽期,远远达不到饱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将十分乐观。
  即使如此,车市从2008年900多万辆,到2010年1800多万辆的增速,不会一直保持这个热度,目前在终端的降温已经明显。如何完善服务理念以大幅度提高企业形象,是所有保持清醒认识的厂家必须研究的重大经营课题。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年车市走势定调难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