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各地“十二五”规划出炉,民生指标更加实在
幸福成为施政导向
作者:梁昌杰


  据《人民日报》报道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5年规划看头年。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已陆续召开并落下帷幕;3月初,全国“两会”将大幕开启,从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新起点上瞩目新的发展蓝图,让人充满期待。
  观察地方“两会”,“幸福”可谓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北京市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省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市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浏览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给人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政府自我加压,让“幸福”正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份纷纷放缓了生产总值增速,同时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城乡居民收入预期目标。如:北京市提出“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长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低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两个百分点;河南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以富民强省作为中心任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重庆市提出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的调控写入规划。
  在人民网今年全国“两会”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暂居榜首。在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中,我们能看见一张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络,解除后顾之忧,温暖亿万人心。如:山西省提出,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山东省还将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好对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家庭困难学生的临时价格补贴政策,保证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要。
  公正规范的行政行为,完善平等的公共服务,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机会不平等,甚至常常遇到权力滥用的情况,那么收入提高带来的幸福感,会因尊严、机会受损而被冲淡或抵消。广东省提出推进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率先将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社会体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省提出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组织的关系,在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地的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理顺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特别重要的是,抓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须从增加群众幸福感起步,使群众的事有人办,群众的困难有人帮,公益事业有人做。
(梁昌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幸福成为施政导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