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
大力培育企业 打造品牌重庆
作者:刘文新


  本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2月16日在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企业、市场、品牌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要大力培育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狠抓品牌发展,打造“企业重庆”、“市场重庆”、“品牌重庆”,使重庆真正成为西部的经济高地。
  黄奇帆说,近年来,重庆市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去年,重庆市GDP同比增长17.1%,居西部第一。但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强不强,归根结底是衡量这个地方企业数量多不多。目前,重庆市的企业数量在西部靠前,但是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重庆市现有市场主体90多万个,但真正的企业数量只有19万多个,而北京市有80多万个,上海市有70多万个。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是企业数量较少。
  黄奇帆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的企业数量要在现有基础上翻1.5番,发展到50万个以上。在这个市场主体的培育过程中,工商系统责任重大,要当好“企业助产师”。
  黄奇帆说,在大力培育企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开拓市场。一个市场可以养活、带动几百上千的企业,在这个意义上,各种有形市场、无形市场是培育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手段。重庆市先要把城乡结合的要素市场搞好,如果做不出来,“两翼增收”计划就会落空;其次,影响农村致富的融通市场也要着力解决,“农村经济搞不上去,很关键的一点是金融短缺,而农村金融短缺的要害,就在于过去一直没有质押物”;第三,要搞好各种要素市场,如重庆市最近建了六大交易所,就是要做成区域性的要素市场。“除了抓企业、市场,还要抓品牌,而且要用广义的概念抓品牌。”黄奇帆说,我们不要心胸太窄,一说品牌就是要本地的人、本地的企业原创,而且是在本地区诞生培养,我们也同样应该欢迎已经在外地出了名的、在国际上出了名的企业、品牌产品来重庆市落户。
  他同时提醒,在吸引知名企业落户的时候,要注重与品牌企业打交道。比如:加工贸易领域有3类企业,一是品牌商,负责研发、下单和销售结算;二是代工企业;三是零部件企业。过去20年,沿海引进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代工企业,结果只分到加工贸易“微笑曲线”低端部分——组装,而“微笑曲线”两个高端即零部件制造和核心技术开发、销售和结算,都没有拿到,这就造成所谓的“一头在内、两头在外”现象。“重庆市现在搞加工贸易,我们一开始从引进惠普、宏碁等品牌商着手,品牌商来了,代工厂和零部件厂商自然就跟过来了,这样,从研发到制造、销售、结算,重庆市就有了‘微笑曲线’的全流程。”黄奇帆说,这就体现了品牌的力量,要学会以品牌为龙头来驾驭市场,驾驭订单,同时驾驭销售、结算。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力培育企业 打造品牌重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