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强调
本报讯(记者贾 君)2月24日,农业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九部门联合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力保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力促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分别对各级工商、质监、公安部门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刘凡强调,各级工商机关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全力以赴打好农业抗旱保春播这场硬仗。
刘凡指出,近年来,各级工商机关以规范经营行为为重点,以规范质量监测为手段,以规范行政执法为保障,深入开展了“红盾护农保春耕”、“红盾护农保夏播”、“红盾护农保秋种”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保障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据统计,去年全国工商机关共检查各类农资市场5.79万家(次),检查农资经营户77.19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8008户,查处农资违法案件5.67万件,案值6.22亿元,受理农资投诉6614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75亿元,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作出了积极努力。
刘凡指出,2011年将是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异常严峻、情况异常复杂的一年。各级工商机关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充分认识夺取农业丰收的艰巨性,充分认识假冒伪劣农资的危害性,充分认识抓好当前农资市场监管的紧迫性,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灾减灾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农资流通渠道畅通、市场秩序稳定,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切实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为争取灾后农业有个好收成作出贡献。
刘凡强调,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要严格农资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每案必查、每查必果,集中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震慑不法分子;进一步规范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工作;强化农资市场主办者、经营者责任制,要督促农资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履行质量承诺,严把农资质量市场准入关,严防不合格农资商品流入市场;加强对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农村消费者识假辨假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假劣农资;加快建立农资市场信息化监管平台,提高农资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严厉打击制作、发布虚假农资广告行为;加强部门协作配合,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做到执法不越权、监管不缺位。
贵州省工商局、福建省质监局、浙江省农业厅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贵州省工商局局长杨正国在发言中介绍了该局如何全面落实“红盾护农”各项机制,以农资打假为突破口,全力保障贵州省农资市场秩序和农资商品质量等工作情况。据悉,从2009年至今,贵州省工商系统共查处农资案件796件,案值666.26万元,没收、查扣假冒伪劣化肥4224.06吨、农药2864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225.72万元,有力地维护了贵州省的农资安全。
据了解,此次会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市县设立分会场835个,农业、公安、工商、质检等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3.4万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