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重庆市工商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动工商工作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
为培育和催生市场主体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刘文新


    ■本报记者 刘文新
  重庆市工商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为培育和催生市场主体营造良好氛围。去年以来,该局采取有效措施,为推动“五个重庆”(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建设,服务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助推市场主体发展大提速。重庆市工商局积极争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支持两江新区发展的25条政策措施,研究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发展和保税港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该市各级工商机关不断优化登记机制,加强融资扶持,提供高效服务,促成惠普、广达、英业达、宏碁等重大IT项目顺利落户,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去年,该市新登记内资企业3.44万户,注册资本(金)88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62.7%;新登记外资企业720户,其中法人企业230户,同比增长60.8%;新增注册资本(金)59.21亿美元,投资总额92.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9.1%和63.9%。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在全国首开先河。去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把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纳入了“民生10条”,并把这个重任交给工商机关。全市工商系统高度重视,把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作为重要举措,举全局之力,强力推进。重庆市工商局研究出台了16个政策文件,创新性构建了“1+3”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完善了微企申请、创业培训、资金评审、注册登记、政策兑现、后续帮扶和工作监督等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规程,探索出了一条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社会活力改善民生的新路径。各区县工商机关积极探索,万州、渝中、万盛、铜梁、彭水、云阳、沙坪坝等地工商机关分别建立了创业孵化园、创业基地和高校创业指导站。江北区工商分局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工商所、街镇“三位一体”新模式,有效助推微企发展。到去年年底,该市共发展微型企业10462户,发放扶持资金3.05亿元,解决就业100297人。
  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有为。重庆市工商局在市级部门中率先出台了支持服务“两翼”地区经济发展的13条措施,助推“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新设494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总规模已达到10519户。二是大力实施商标富农战略。去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商标2438件,总量达到8249件;新增秀山土鸡、丰都锦橙、南川方竹笋、巫溪大宁河鸡等地理标志18件,总量达到38件。三是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和“抗旱保春耕、保夏播”专项执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加速推进品牌之都建设。去年年初,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和《重庆市商标发展奖励补助办法》,商标工作纳入了对区县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各区县政府都出台了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激励机制。去年,全市全年新增注册商标1.7万件;新认定重庆市著名商标181件,认定量为历年之最;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创单次认定数量历史之最,且实现了两个商标类别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红盾前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培育和催生市场主体营造良好氛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