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展卷欲穷形神似 无暇沽名弄虚华
——记天津美术学院杨树文教授
作者: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我画我画是我画,不祈他人题与跋,展卷欲穷形神似,无暇沽名弄虚华。艺海茫茫千秋业,鲜有风骚顾一家,闲云野鹤南北走,多情最是林间花。”这是天津美术学院杨树文教授画室中悬挂的一首自作诗,既是自己生活准则与人生态度的铭记,又是一生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
花鸟画形神兼备
  杨树文先生绘画创作题材极为广泛,囊括花鸟、山水、人物、素描各类作品,其中以花鸟画所占比例最大。
  杨树文常画的飞禽走兽有几十种,以猫、鸡、狗、鹰、孔雀居多,而画猫当属最爱。杨树文根据自己对猫的观察和揣摩,并博采历代名家之长,形成了独特艺术见解和自家风貌。杨树文所画猫图大多采用小写意的表现形式,不仅注重表现外在形状和丝毛质感,更加注重表现骨骼特征和内在神韵,因此所画猫图形象出神入化、入木三分。他创作的一幅《猫叫图》,一只大猫蹲卧木墩上声嘶力竭狂吼,捕捉一刹那“猫假虎威”精彩感人的神态,构图简洁生动。左侧配一首小诗:“似虎非虎,非虎似虎。喵呕一声,群鼠逃遁。”整个画面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水彩画中西合璧
  杨树文先生在画西画时注重使用一些中国画技法,在画中国画时也特别注重使用一些西画技法,创作水彩画具有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中国画与西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其用色方法截然有别,西画讲究形象真实再现,中国画则追求自然物象的本色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就总体而言,中国画是在平面上表现线与色的分割,讲究平面的装饰意味,同时注重色调的趣味感。
  在西藏工作期间,杨树文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西藏自治区所有县,曾沿着川藏公路写生历时一个半月,沿着青藏公路写生历时一个月,以他那支不知疲倦的画笔,表现了西藏优美的景致、壮丽的宗教建筑和神秘的社会风情。他创作水彩画大胆使用线条和墨色表现景物,有时表现光色变化也采用水墨画的技法画,让人耳目一新。他创作的《布达拉宫》、《拉萨大佛崖》、《烟雨洛巴村》、《塔影钟声》、《卡惹拉冰川》《夹江秋汛》、《雾锁山头寺》等水彩画,省略一些西画中不必要的光色变化,大量采用中国画中表现光色冷暖和层次变化的技法,构图清新典雅、绚丽多姿,画面意境深邃、气韵传神,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著名美术评论家阎丽川评价说:“国画的神思、意境和笔墨是否可以用于水彩画?杨树文先生的大部分作品可以如是观。他的许多画面给我的直接感觉是,与地地道道的西洋画拉开了距离。按其审美趣味来说,似乎更接近国画传统。”
开创新藏学研究
  1979年5月至1982年底,杨树文参与援藏工作,到西藏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并成为开创西藏新藏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1982年,杨树文撰写的《西藏壁画——佛本生故事壁画选》出版,收录布达拉宫等藏传佛教圣地佛本生优秀壁画近百幅,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全面介绍。1984年,杨树文主编的《西藏仲丝》出版,全面介绍了西藏地毯工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书名题字,荣获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6年,杨树文与张加言、安旭、罗丹等著名学者合作编著《西藏佛教唐嘎艺术——八思巴画传》出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补初书名题字,也荣获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三等奖。该书以100多个故事片段,系统、概括而生动地描绘了元代初期萨迦派代表人物八思巴一生的政治和宗教活动。八思巴曾被忽必烈任命为国师,负责掌管全国的佛教事务,以爱国爱教爱众生为己任,对于藏族与汉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为《八思巴画传》题诗:“昆氏先祖雪域圣,藏蒙教长国师膺;护持佛法利众生,法王盛名尘寰颂。统一祖国成大业,团结各族树典范;前人业绩堪效法,爱国爱族学先哲。”
  1987年10月,杨树文主编的《藏族器物艺术》出版。这是我国集中介绍藏族器物的第一本专著,虽然未能包罗全部藏族器物,但凡艺术性较强的品种均有涉猎,尤其是通过大量历史事实,从藏族器物这个侧面对藏族和邻近藏区的国内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血缘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地阐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理财天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展卷欲穷形神似 无暇沽名弄虚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