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国家总量控制的重金属主要有5种,即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而手机充电器、手机电池主要含有铜、铝、锰、汞、锌、铬、塑料、电解质等污染物。
有专家呼吁,手机充电器使用统一的标准件毫无技术障碍,不但能减轻消费者负担,而且能减少大量电子垃圾。
标准非强制难以推行
欧盟日前公布,今年将实行统一的手机充电器标准,新型充电器通过一个微型USB插头为手机充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其实,我国早在2006年12月就颁布了《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要求“在变压器加装USB接口”,手机充电器改为由一根USB数据线和一个带有USB母座的充电器。充电器可以不再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只需USB数据线即可,也可以从PC接口直接充电。
我国手机充电器统一标准自2007年6月14日起在手机进网检测中执行,去年1月1日起又开始实施手机侧圆柱形、Mini—USB、Micro—USB3种接口的规定。由于这些规定都是采取企业自愿的原则,并非强制,手机充电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主流手机的充电器依旧互不兼容。
而欧盟此次的规定是对手机端接口的统一,能从根本上解决手机充电器不能通用的问题。目前支持这一标准的手机生产商已达到14家,包括苹果、华为、LG、摩托罗拉、NEC、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这些手机生产商在欧盟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90%以上。
厂商不愿放弃各自利益
“联想自主研发的乐Phone手机采用自己独特的手机充电器和电池,是因为该款手机有很多个性设计,以及自身材质的特点,还需要从美观性等方面考虑,因此有自己特有的充电器设计。”联想移动的李小姐介绍说。
手机生产厂家普遍表示,由于其品牌手机有着自己的设计特点,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统一标准。索尼爱立信手机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索爱手机充电器的PIN接口本身也是索爱手机设计的一个特点。如果要统一,更换生产线,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改造成本。
安全因素也是生产厂商不主张统一充电器的一个重要理由。
在手机免责条款上一般会有这样的提醒:如果使用非本品牌原装充电器,则充电时造成的诸如漏电、爆炸等损失,制造商概不负责。按照这样的逻辑,手机充电器厂家各自为政,是便于在手机充电环节的安全问题找到直接责任人,从而将市面上随处可见的万能充电器置于“概不负责”之中。
事实上,各手机品牌通过自主设计、生产充电器,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块盈利空间。使用某一品牌手机,就必须购买此品牌的手机充电器及电池,如果发生丢失、损毁同样也要继续购置此品牌的配件,甚至同一个牌子,老款和新款的配件不统一,个别高端机和普通机的也不统一,这样各个商家就牢牢守住了自己的市场利润。另外,充电器和电池的利润率可能比手机还高,统一后厂家就白白丧失了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
统一后将带来巨大环境效益
手机充电器的统一不仅给广大用户带来方便,节约开支,更重要的是将带来极大的环境效益。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预测,实施新的手机充电器标准,每年可减少5万多吨的多余充电器,并随之减少136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全球每天有100万个充电器成了垃圾,现在每个家庭一般有三四个充电器,统一手机充电器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亿,对于我国每年手机换机量这庞大的数字而言,新生产的手机充电器,又将极大地增加能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浪费和环境破坏,将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沉重负担。“如果出台强制执行标准,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执行时间表,加强监管,并鼓励大企业大品牌走在改革前面,相信3年左右应该可以完成手机充电器和电池标准的统一,以改变目前手机充电器和电池造成巨大环境污染的现状。”曾剑秋说。 (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