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手机应用领域,手机IM、手机浏览器、手机SNS、手机微博、手机音乐、手机杀毒、手机游戏、手机导航及LBS、手机阅读、手机炒股突出重围,成为最热门的十大应用。
从榜单上看,这十大应用涵盖社交、安全、娱乐等诸多领域。其中,以手机微博、手机SNS等为代表的社交应用无疑成为2010年手机应用的最大赢家。《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国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已突破6500万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报告则表明,仍有40.9%的用户期望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社交服务。不难看出,手机社交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同时,诸如手机浏览器、手机音乐、手机杀毒、手机游戏、手机导航等应用的活跃,也令手机逐渐摆脱“移动电话”的定位,成为人们直抒胸臆、休闲消遣的重要媒介。
但是,十大热门手机应用也都存在着同样的“瓶颈”——同质化。据《通信信息报》报道,在当前国内市场,无论是终端还是应用,都正处于竞争者众、功能重复的窘境。即使是手机QQ这样处在统治地位的应用,也面临着天翼LIVE、飞信等的挑战。其他像手机杀毒、手机影音,更难明确哪款产品能占据绝对优势。
这种现象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每一种功能都能找到多款应用。这种基于同质问题而表现出的群雄逐鹿局面,对整个行业来说并不是好事。一方面,同质化问题令行业竞争加剧,同样功能的应用为了争夺用户常常需要短兵相接,伤敌一千却自损八百;另一方面,同质化问题也令用户常常在多款应用中不断转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明显不足。
手机应用同质化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个怪圈——由于市场表现得缺乏粘度,各种应用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大宣传、营销的力度;但过多的虚耗式竞争,令应用开发者对研发和创新力不从心;而缺乏创新的后果则是同质化的进一步加剧。
综上所述,当前的手机应用领域适用于这样一句注解:小众应用流行,杀手级应用缺失,创造力不足导致同质化严重。
显然,这种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将继续考验我国的手机应用行业。对此,应用开发者大多已有心理准备,“差异化”和“用户体验”这两个词汇不断被提及。
据全球首个以用户体验为标准的《2011手机体验白皮书》预测,2011年,用户关注将从手机硬件转向软件应用体验。随着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的模式被广泛复制,各大应用商店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由于品质上的良莠不齐,用户的有限需求和庞大应用数量间的落差将令这个行业的战国时代真正到来。
在这一乱象中,由于杀手级应用的诞生尚需时日,如何深度挖掘手机作为信息核心的价值,通过不同功能的组合、绑定体现自身差异化优势,如何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将成为一款应用能否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
此外,业内人士还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东进技术总裁贺建楠表示,2011年杀手级平台将取代杀手级应用。他认为,3G时代的杀手业务不会是单一的,它将是一群业务,结合着个人用户的诉求、企事业单位用户的诉求和生活、娱乐、工作的需要。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使得百花齐放的业务需要各大产业链的合作,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