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承诺明码实价
家电卖场真能拧干价格水分?
作者:王峰
图片


    卖场内明码实价承诺非常醒目 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王 峰
  在家电市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潜规则,即有统一挂牌价和最低指导价两个价格,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要想不被“潜”或者尽量少被“潜”,就不得不在购买前专修一番砍价必修课,在购买时还得再费尽心力地进行一轮砍价大战。即便这样,由于大多数消费者不知家电价格底线到底在何处,也很少能以厂商的最低指导价买回产品。所幸,这种现象在家电卖场的明码实价承诺下正渐行渐远。
  商家承诺明码实价
  记者近日从苏宁、国美、大中等家电连锁巨头处获悉,他们将联合上游厂商改变行业定价现状,在全国连锁门店全面推行明码实价销售,以往在家电连锁卖场常见的讨价还价现象将不复存在。
  据了解,家电卖场明码实价的兴起,得益于此前家乐福和沃尔玛等连锁企业价格欺诈被曝光和查处。此后,2月2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出了《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倡议书》(以下简称 《倡议书》),就合理定价、规范标价、明码实价、完善价格管理制度、杜绝价格违法行为等提出行业自律要求。苏宁副总裁孙为民告诉记者:“《倡议书》发出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更换价格标签,实行明码实价,到3月7日,苏宁下属各个门店已基本完成了价格调整。”
  大中总经理尚明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中在3月1日已经对旗下门店进行了“一口价”规范。所谓“一口价”,即产品在出售前,标签价、销售人员报价与最终提货价保持一致,不再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与此同时,记者从国美方面了解到,国美也已经开始实施明码实价工作。
  今年3月15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联合主办的推进明码实价座谈会上,苏宁、国美、大中等13家企业签署了自律承诺书。这是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出《倡议书》后,苏宁、国美等家电零售巨头的又一次表态。如若按此承诺执行,这无疑将是对国内家电零售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议价体系的一场改革。
  多数卖场严格执行
  记者走访北京家电卖场发现,以往卖场内最为显眼的各种爆炸式降价广告已经绝迹,那种每个样机上摆放的诸如“直降千元”类的招牌也已被清理,几乎所有的样机上都只有一个价码牌,卖场内往日那种因各种降价广告而导致的杂乱感觉没有了,变得整齐多了,给人前所未有的清静感。
  走进苏宁北京看丹桥店,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不再是以往五颜六色的夸张的降价招牌,而是悬挂在店内的“明码实价,消费315,幸福365”宣传单。各种产品样机上都没有了降价广告,只有一张产品价码牌和一张延保价格牌。
  记者来到空调销售区几次尝试砍价,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现在都是明码实价,这里的价格和其他苏宁门店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不会让利更多。”在海尔一款标价7999元的柜式空调前,记者询问能否便宜些,促销员非常礼貌地告诉记者:“现在都是明码实价,没有议价空间,如果少一分,卖场都走不了账。”该促销员还很坦诚地告诉记者:“前不久这款产品的标价还是9999元,因为那时能砍价,但是大多消费者的购买价都会比现在的标价高。”
  除了苏宁,其他一些家电卖场也都展开了明码实价活动。记者发现,虽然有些卖场的部分产品标价和实际售价还有差别,但销售人员也会明确告知“这是因为还来不及把所有产品的明码实价都挂上去,你可以过几天来看,我给的这个价格和挂上去的价格不会有出入。”
  暗箱操作有待规范
  家电卖场关于明码实价的承诺毫无疑问赢得了消费者的掌声,记者随机调查了15位消费者,结果所有人都表示厌倦了砍价,希望卖场明码实价,但同时又都表示消费者不知价格内情,担心谢绝还价的家电零售商是否真正拧干了价格水分。
  不过记者也发现,虽然卖场在推行明码实价,大多数产品也能够做到明码实价,但也有部分产品存在议价空间,或者以赠品和返券方式进行促销。在北京西四环一家电卖场,记者看到各个品牌的平板电视几乎都拿出一款或者几款产品进行促销,方式有买大赠小、返现金券等。夏普一款60英寸LED电视,标价16999元,实行买一赠一、送32英寸平板电视,同时返1500元现金券;买LG一款标价为13999元的55英寸电视,赠送32英寸电视。在这里,记者尝试进行砍价,结果成功。一开始销售人员表示不能优惠,说卖场实行明码实价,但记者表示太贵,如果能优惠一点儿就买。以上这两款电视,记者都砍下了1999元,最后销售人员暗地对记者表示,可以走厂家的渠道卖给记者,但是不能走卖场渠道。还一再要求记者小声点儿,别让卖场方面的人听见。
  在另一家卖场,记者对一款标价为3990元的彩电进行砍价,在与销售人员反复商谈后,销售人员松口说“可以按团购价便宜120元。”
  一家卖场的彩电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卖场对明码实价管理得比较严,但是由于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很激烈,为了吸引消费者,厂家也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变相满足消费者的让利要求。
  ●点 评
  明码实价需要价格系统透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以往能“你开价,我还价”,现在却不能了。这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适应,一些人还质疑标价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底价?
  苏宁销售人员表示,的确有一些消费者对议价遭受拒绝后表示无法理解而离去,近来在促销上需要下更多解释功夫。记者也发现,为了黏住用户,一些卖场在明码实价的同时,采取其他一些优惠措施,比如额外赠送相关产品,或者是返券。
  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刘步尘。他认为,实行明码实价,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是发展方向。现在一方面要鼓励家电卖场的明码实价行为,向国际惯例靠拢;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与国外消费环境不同,长期以来国内家电连锁的价格模糊、不透明,诚信度不如国外企业,突如其来地实行明码实价,消费者一时无法消化,怀疑是否是最低价,这情有可原。如果连锁卖场真的希望将价格规范化、透明化,不妨抓紧时间加强企业诚信度建设。
  刘步尘还建议,既然要透明化,就要修改新价格表的构成,增添更多定价细节,争取让消费者能清晰地了解各环节的成本。 (王 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渠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电卖场真能拧干价格水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