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蔚
话剧《想说甩你不容易》原价120元的票,打折甩卖最低折扣价仅为59元;小剧场话剧《拜拜拜金女》原价150元的票,最后只需38元就可以买到……面对如此情景,堂戏剧工作室制作人黄智超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焦虑:“如此低廉的票价凸显了民营话剧社团的生存窘境,必定是演一场亏一场。”据记者了解,由他投资和编写的首部都市爱情寓言剧《情偶练习册》,将于4月初上演,但是3000多张票至今只卖出80张。这是他放弃高薪工作涉足话剧领域的首次尝试,而且全部费用都是他和朋友自掏腰包。
这个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剧场话剧当下的现状。最近几年,北京的话剧演出市场红红火火,出现了话剧艺术的“牛市”,于是一些像黄智超这样的年轻白领和非话剧专业人士加入到话剧制作的队伍中来。然而,真正在话剧市场中淘到金子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民营话剧社团还没来得及掀起一朵浪花,就被晒在了沙滩上。
“北京目前究竟有多少家民间剧社,谁也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一两个月就会冒出一家,他们迅速推出一部戏,又迅速沉寂下去。有些剧社不办演出证,成功了就做下去,失败了就地解散。”某话剧艺术中心资深制作人对记者说道。据他介绍,一些去年成立的民营剧团,做完一部戏后往往无事可干,大多数时间都闲着,或者偶尔给各种企业做做年会演出。
近几年,话剧行业的复兴让各种新老剧团票房之战日趋激烈,刚起步的民营剧团压力尤其大。虽然话剧观众不少,但市场蛋糕也就这么大,一会儿孟京辉来了,一会儿赖声川来了,明星剧、改编剧比比皆是,新起步的小剧团为了抢一块市场蛋糕,真是削尖了脑袋。
“北京人艺的小剧场,座位只有200个,场租费就要4500元,加上演职人员劳务费等,一场演出的成本至少要8000元。如果票价不打折,每场又能满座,一部新戏要演出20场才能收回成本。”黄智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3月4日的某网站上,记者看到了话剧与某洗浴中心深度合作的“创举”:“买某话剧票,附赠中药足浴泡脚券2张,精油推背1小时体验券1张。”这再次凸显了民营话剧社团生存的窘境。
据现代人剧社张余介绍,去年一年仅北京的民营剧社数量就是前年的2倍,市场已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在北京上演的新剧达150余台,平均2-3天就有一出新戏上演。但是,以白领为主的小剧场话剧观众却没有随剧目的增加而增加,这必然加剧了话剧市场竞争的火药味。因为竞争激烈,目前话剧市场六成剧目亏损。
对于去年达到巅峰的戏剧投资“虚火”,中国国家话剧院东方先锋剧场总经理傅维伯曾表示,一些投资者根本不懂小剧场运营特性,不在剧目创意、质量上下功夫,却舍本逐末地在销售上出奇招,以为像促销其他商品一样,送点小优惠就能把剧场搞活,实则是毁了话剧的艺术形象。
傅维伯表示,亏损的剧目大多是没什么名声的小剧场话剧,就北京比较成熟的戏剧品牌来说,话剧票房并未出现下滑,这说明戏剧质量才是争取市场的关键。他认为,话剧最好的宣传是口碑,比如《宝岛一村》来京的第一场演出并未坐满,但之后场场爆满,靠的就是质量本身支撑的口碑。
据记者了解,今年话剧市场出现了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日前,起点中文网高调宣布进军话剧领域,他们已与某剧社达成协议,共同打造一批原创话剧。其中,为达人秀选手蔡岫勍度身打造的青春喜剧《猫猫球减肥日志》已率先上演。人们期待这些拥有实力和经验的投资力量能够把戏剧产业的市场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