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癌症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我国癌症发生率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人。癌症死亡人数占我国居民死亡人数的近1/4。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癌症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危害还将日趋严重,癌症已经成为消耗我国有限卫生资源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说到预防癌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吸烟、紫外线照射等,很少有人意识到通过健康饮食、定期体育锻炼以及保持健康体重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就健康生活方式与预防癌症的相关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明博士。
均衡饮食养成良好就餐习惯
李明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指出,癌症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疾病,是许多致癌因素长期累积造成的结果。为了预防癌症,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致癌因素对我们的影响。
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均衡饮食。李明建议民众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安排膳食,即:谷类食物位居宝塔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400克;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500克和200—4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225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在饮食上还要注意:不酗酒;不吃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不吃发霉变质的食品;少吃腌制的食品。
此外,李明强调说,对于预防癌症,健康的就餐习惯也很重要。例如,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致癌因子,它存在于带菌者的口腔唾液中,为了防止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同事朋友聚餐时,可以实行分餐制,在每道菜中放一只公用勺子,供大家使用。
体育锻炼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健康体育活动全球建议》报告强调,定期的体育活动可预防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从预防癌症的角度看,在定期体育锻炼以及保持健康体重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李明提醒人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应该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癌症的发病与人体的抵抗力有关,人们都有患癌风险,但年轻人抵抗力强,癌症发病少,老年人抵抗力弱癌症发病率较高。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癌症,但应注意:第一,不要过于疲劳;第二,注意安全、避免受伤;第三,不要让锻炼成为生活负担,要学会享受锻炼过程。
对于保持健康体重,李明介绍说,健康体重是根据体重指数计算出来的,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18岁以上的成年人,指数在18.5至23.9之间属于正常;低于18.5属体重不足;在24至27.9之间属于超重;大于28为肥胖。
警惕癌症早期征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防治癌症,重在“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李明告诉记者,癌症作为一种疾病,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早期发现不是没有可能。目前医学界公认的癌症早期征兆有以下10种: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2.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皮、溃烂或出血等改变;3.持续性消化不良;4.吞咽粗硬物有梗噎感,胸骨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5.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6.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7.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8.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9.久治不愈的溃疡;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