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安徽省消协发布今年第一号消费警示:
银行存款需谨慎 防止存单变保险
作者:洪敬谱


    ■本报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胡 茵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迅猛发展,相关的消费纠纷和消费者投诉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多月以来,安徽省各级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关于保险方面的投诉34起,其中关于银行保险的投诉尤其突出,较去年同比增长385.71%。3月29日,安徽省消协发布2011年第一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到银行存款时需谨慎,防止存单变保险。
  ●案例一
  巢湖市一位农民消费者投诉反映,其孩子在外地打工,去年下半年汇回家1.5万元钱,到银行取款时,在银行工作人员劝导下,将1.5万元钱存入银行,定期5年。现在家里需要钱用,到银行提前支取,发现“存款单”变成“保险单”,若提前退保,将付出5000元违约金;若继续保险,今后每年还将缴纳1.5万元钱。
  ●案例二
  蚌埠市消费者李某,于2010年1月在蚌埠市某银行支行准备存款3000元,银行营业员向其推荐购买一种理财产品,表示这属于存款且赠送一份保险。消费者李某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购买了该银行保险产品,并一直以为是存款。直到最近取钱时,李某才发现,原来的存款已经是“保险单”了。
  安徽省消协的分析报告显示,综合消费者的投诉与反映的问题,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一是银行保险销售人员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隐瞒保险产品相关风险或不利方面;二是银行保险销售人员隐瞒保险性质,对消费者谎称是存款送保险,或者直接说是存款;三是利用消费者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推销银行保险产品,误导消费者。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徽省消费者协会发布了该省2011年第一号消费警示,消费者去银行存款,注意以下5个方面:
  一、到银行存款时,不要盲目依赖宣传资料和介绍。遇到银行人员介绍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存款”时,一定要问清楚是储蓄还是保险,防止被误买保险。
  二、在银行签署任何单据时,都要认真看清楚,所签单子是保险单还是存款单。
  三、如果误买保险,要及时与银行工作人员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联系退保。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之后有10天的犹豫期,犹豫期内可免费退保。超过10天犹豫期,消费者要求退保则需要承担退保违约金。
  四、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会对银行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在犹豫期内实施电话回访,消费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回访内容一般包括消费者是否正确理解自身承担的风险、是否了解犹豫期内自己的权利、是否知道退保扣费情况等。消费者应实事求是回答,对不明白的事项,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或直接向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询问,若发现被销售人员误导、对保险产品不满意等,一定要在10天内尽快去保险公司退保。
  五、消费者要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相关权利,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到消费者协会或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投诉、申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理财天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存款需谨慎 防止存单变保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