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小剧场话剧恶搞之风当止
作者:孙蔚


    ■孙 蔚
  《哪个木乃是我姨》《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天生我SONG我忍了》《全村就我光着腚》《天上嫦娥是我姐》……这些被网友批为“雷死人不偿命”的名字,并非是论坛热帖或哪部网络小说,而是通常被人们认为颇有档次的小剧场话剧的名字。近年来,部分民营剧团在自产话剧中极力搞笑、搞怪,让许多观众难以忍受:小剧场话剧怎能变成“段子工厂”,恶搞之风要不得。
  综观时下的小剧场话剧,一半是“恶搞+段子”,一半是“言情+段子”,好像话剧走进小剧场,不编段子就会没有票房。有意思的故事与有意思的人物,一一被段子肢解,话剧已经变成了“说剧”,讲大白话,闲聊逗你玩儿,聊出一星半点的情节,整一点不咸不淡的笑料就算完事儿。有观众抱怨:这样的“说剧”真是大煞风景,话剧成了“小品串”,人文精神的稀薄让一些话剧沦为“餐前小点”和“谈情说爱的佐料”。
  恶搞和黑色幽默的差别在于恶搞之后观众一笑了之,一无所得。而黑色幽默却可以让观众在看完后有所思考,引发深思。目前话剧市场缺少有力量的作品。恶搞喜剧、减压喜剧泛滥,大家都想通过笑声来卖票,但真正肯在“笑”字背后下功夫的人却并不多,总有许多剧情截然不同,但搞笑手段却十分雷同的戏在上演。
  总之,“恶搞+段子”不应该是话剧舞台的主流,话剧真正需要的是语言的犀利与思辨的机敏。虽然小剧场话剧从一开始就以商业形态出现,走的是纯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但是,如果总是依赖插科打诨、哗众取宠生存,依靠改编他人作品巧取票房,小剧场话剧将很难有未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文体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剧场话剧恶搞之风当止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