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江苏省扬州市价格监测中心近日发布该市12种地产蔬菜田头成交价、批发价以及零售价格──从田头到终端,菠菜价涨8倍,其他11种蔬菜都翻了数倍。此举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手持报纸去比价买菜,大润发超市的菜价应声而降,平均降幅超过20%以上(据4月14日《扬州晚报》报道)。
扬州市晒菜价,并且从起点一直晒到终点,这个“全程晒”,顿时将菜价虚高的原形晒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笔者为扬州市的做法鼓掌叫好。在当前,完成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亟须这样真抓实干。
乱涨价止于成本公开。记得几年前一轮涨价潮中,某地物价部门对涨价的方便面厂家进行了成本调查,结果显示,方便面生产成本涨幅不到5%,而零售价则上涨了20%到40%。一个调查,就让方便面厂家露出了马脚。而今天的扬州市菜价“全程晒”,与调查并公布方便面厂家成本其实是异曲同工。这一晒,既可让消费者全面了解蔬菜价格走势,看清菜价是在产销链条的哪个环节猛涨,也可让菜农了解市场行情,实现蔬菜价格信息对称,对不法商贩则压缩了其哄抬菜价、串通涨价的空间。
笔者为扬州市菜价“见光降”喊好,也期待有更多的价格信息 “见光”,为涨价正本清源,给人们解疑释惑,对市场拨乱反正。事实已反复说明,“水涨”一尺,“船高”一丈,是不少商家的惯用伎俩。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一些商家最喜欢上游涨价,将涨价当成赚钱的机遇,上游涨了一个百分点,自己就涨两个百分点,大发昧心财。如果价格稳定,他们又哪来浑水摸鱼的机会?由此可见,成本调查和“全程晒”无疑是针对趁火打劫乱涨价的特效药。
成本调查也罢,“全程晒”也罢,都是“有形之手”对市场的一种间接干预方式,让消费者通过对涨价行为作出评判,在舆论和消费行为上对乱涨价形成压力,从而遏制乱涨价的势头。市场经济的价格放开不等于放任。既不能走“一管就死”的老路,也不能走“一放就乱”的歧路。尊重商家定价权,但绝不允许漫天涨价。成本调查和“全程晒”为价格监管部门实现到位不缺位、有为不越位,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笔者希望,这样的做法在更多的地方、更多的领域推而广之,特别是对垄断企业或公共事业的价格管理,也应该一视同仁,让无视民生福祉的乱涨价行为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