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化)通报有关天价酒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的同一天,一篇刊发于该公司网站上的文章再次引发了热议。文章称中石化处处透露着节约的理念,即便是餐饮食品原料方面也做到物尽其用,例如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据4月27日《山东商报》报道)。
引发热议的文章,标题是《弘扬优良传统,维护国企形象》,意在通过生动的例证,说明中石化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节约风气,比如说,“萝卜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也要分开使用”,“公司标志灯光管理根据路灯的开关时间进行调整,办公场所要求人走灯灭”等。天价酒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大手大脚挥霍公款的中石化,这篇文章则把中石化描画成了勤俭持家的典范,面对两个矛盾的形象,公众如何反应?只有一个字——笑。如果有人能从网络留言上细辨出语言背后的表情,他一定能看见苦笑、冷笑、嘲笑和捧腹大笑。
不过,千万别误会。让人们觉得可笑的,不是中石化基层员工良好的节约习惯,而是一些人用一种形象遮盖另一种形象的公关企图,是努力把被曝光的阴暗面缩小化、个案化的尝试。对照曾经曝光的“天价吊灯”、“造价8亿元的神秘酒店”、“前老总陈同海平均每天高达4万元的职务消费”以及风波未息的天价酒事件,食品原料物尽其用、办公场所人走灯灭,诸如此类的节约,虽然也是一种美德,但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用后者来粉饰被恣意挥霍行为损毁的企业形象,岂非徒增笑料?
根据中石化日前公布的年报,2010年中石化全年管理费用为577.7亿元,净利润为707亿元,两者比率为0.82,这一数字远高于中小企业。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已公布年报的319家中小企业管理费用之和为268.71亿元,净利润之和为521.73亿元,两者比率为0.52。宣称形成了良好节约风气的中石化,如何解释管理费用的高企呢?如果中石化基层细枝末节的节约属于完全真实的图景,那不恰恰暗示,在其他环节,存在巨大的浪费,导致了管理费用的膨胀?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一周之内耗费300多万元购置茅台等高档酒,如果未经举报,所用款项无疑是要列入管理费用一栏的。
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举一动对社会影响巨大,其形象确实应该维护。但维护不等于涂脂抹粉,而是需要真抓实干。中石化要把自己打造成节约的典范,就必须正视已经曝光的问题,从落实公众有效的监督入手,以严格的制度保障,杜绝少数人奢侈浪费的行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说过,国企利润是全体人民的储蓄。这笔储蓄是怎么花的,公众当然有权知道。中石化能不能带个头,把每年的管理费用列出清单晒一晒,自己是不是厉行节约的模范,不就一目了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