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D电视技术争论愈演愈烈消费者只看重观看体验
作者:桑雪骐/文
图片


    ■本报记者 桑雪骐/文
董芳忠/摄
  随着产品线日渐丰富、价格逐步走低,从2010年开启的3D电视市场呈现出日渐兴旺的势头,但与此同时,关于快门式和偏振式(即“不闪式”)孰优孰劣的技术争论也愈演愈烈。对此,相关专家指出,技术的争论其实暗藏着企业对市场份额的争夺。而奥维咨询日前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其实并不关心这些所谓的技术争论,观看体验才是决定他们选购的最重要因素。

3D产品加快市场渗透

  彩电市场整体销售回落,3D电视市场却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渗透率持续攀升。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在各彩电企业的合力推动下,3D电视产品扎堆投入市场,价格快速下降,销售规模随之快速增长。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夏普、索尼、LG、三星等合资品牌以及TCL、康佳、创维、长虹等本土品牌纷纷加大马力扩大产能,至今,国内市场3D电视品牌已经超过12个,产品型号超过60款(半年前还只有不到10款)。奥维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12周(3月14日-3月20日),3D电视零售量渗透率为5%,而今这一数据已达到6.1%。
  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表示,2010年9月,中怡康预测2011年3D电视市场规模会在324万台左右,但是随着众彩电企业发力,3D电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今年3D电视的市场规模预测将超过500万台。
  “一般终端设备的发展总是走在广播和内容的前面,随着3D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3D功能会逐步成为大部分平板电视的标配。”奥维咨询研究总监彭健锋认为,本土企业在3D技术上水平参差不齐,产业链建设呈点状分布,整体竞争力不强。国内3D电视企业的发展还需要依靠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整合全产业链的力量。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在《中国电子视像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要重点发展具有3D功能的平板电视、重点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软硬件结合产品与系统、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电视新型搜索技术、重点发展完善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链。而今,本土企业已有所行动。

技术争论愈演愈烈

  就在3D电视市场风生水起之际,从2010年底,行业内关于快门式和偏振式的优劣争论也不断升级。韩国面板制造商LGDisplay社长权映寿在2010年12月15日“不闪式”3D面板联盟会议上公开表示,2011年快门式3D电视将退出市场,偏振式3D电视会占到市场的70%-80%,同时售价也将随之下降。这席话激怒了三星电子总裁李健熙及其他快门式3D电视企业负责人。今年1月28日,以三星为首的6家快门式3D电视厂商宣布成立3D电视推广联盟。至此,3D电视正式分为偏振式与快门式两大阵营。日前,两大阵营首领LG和三星更是选择在同一天、同一城市同时发布年度新品,并都针对对方的产品进行了不点名的现场技术批判,令口水战再度升级。
  据了解,最早商品化的快门式3D电视目前约占中国整个3D电视销量的80%。而偏振式3D电视由于起步较晚,只有LG、创维等少数几个品牌实现了量产,市场销量并不可观。但作为后起之秀的偏振式产品,抓住了快门式3D电视有闪烁的问题,打出“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口号。同时,奥维咨询统计数据显示,3月底,一款低价偏振式产品的上市使得目前两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呈现了6:4的格局。
  专家告诉记者,这两种技术各有短长。从显示效果来看,快门式技术略占优势。但是从成本方面看,偏振式3D电视更为实用,且价格相对低廉。

消费者重视观看体验

  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卖场里有10多个品牌、几十款产品,这个促销员说快门式好偏振的不行,那个又说偏振式好快门的不行,实在搞不明白。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60%的消费者是用眼睛投票,所以观看体验才是王道。”彭健锋介绍说,前不久,奥维对1235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其中有1147人尚未购买3D电视,但在这一人群中,有高达81%的被访者表示有可能买3D电视,有23%的人表示将在一年内出手购买3D电视。有意思的是,在已经购买了3D电视的用户中,有58%的人表示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是快门式还是偏振光式。而在打算购买3D电视的消费者中,也有62%的人表示并不关心产品到底采用了何种技术,哪个显示效果好就买哪个。
  调查还显示,3D电视的销售受卖场演示效果影响最大。在180名已购3D电视的用户当中,36%的人表示在卖场看到了演示效果之后心动了,所以才买了3D电视,还有31%的人表示是通过看电影体验到3D效果之后产生了购买意向。所以彭健锋认为,卖场展示和3D电影都是比较有效的销售媒介,而3D电视目前竞争的焦点就是观看体验。
  同时,有16%的被访者表示要等3D电视的价格再降降时再买,还有57%的被访者表示当3D电视价格降到普通2D产品的1.2倍时会购买。而奥维咨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3D价格倍率已经接近1.2倍临界率,因此彭健锋认为,3D电视市场将很快进入快速普及阶段。
  不过也有25%的被访者表示价格不是问题,片源和技术才是阻碍其购买的主要因素。在已经购买了3D电视的被访者中,有60%的人表示因为片源问题考虑了可实现2D转3D的产品,还有42%的人选择有互联网功能的产品,并要求能够在线观看视频,而这也是出于对片源的考虑。
  此外,虽然有半数被访者表示不担心健康问题,但仍有32%的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有53%的人怕3D电视会影响视力,还有19%的人担心3D效果会影响到老人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被访者还表示,戴眼镜看电视的确非常麻烦,因此眼镜越轻便越好,能裸眼观看最好。
●相关链接

标准将陆续出台

  奥维咨询研究总监彭健锋认为,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3D电视的观看体验非常重视,厂商应该从产品技术的角度进行改善,同时,也期盼国家有关部门早日出台相关标准,引导3D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电子设备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素兵告诉记者,2010年工信部就成立了3D立体显示标准研究组,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展开标准研讨,并征求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当年12月份《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草案就已经完稿。目前,该草案正在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中。他表示,今年将有两项3D标准出台。“《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将最先出台,《3D安全规范》年内也有望正式颁布。”
  而据该标准研究组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正在对3D电视闪烁问题的指标测试方法进行多方论证,达成统一意见才会纳入新标准,否则该指标会暂时放一放。”张素兵则表示,3D测试方法标准制定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形成针对快门式和偏振式产品的统一测试标准。而这也正是该标准出台要给出的答案。
  “3D电视标准会涵盖两种不同的3D技术,不会偏向一方,最终哪种技术会在市场上占优势还要看消费者的选择。”彭健锋如是表示。
  中国电子技术尺度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范科峰表示,除3D电视外,其他3D产品,如3D眼镜、3D摄像机、3D照相机的相关标准也会逐步制定和出台,而所有的标准将一起形成我国3D工业标准体系。另外,我国已经同步启动了3D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在国际标准中提出自己的提案。
(桑雪骐)
●记者手记

体验才是硬道理

  近几年,在中国家电市场上,以技术为名的争端频仍,如2007年夏季爆发了空调铜铝连接管之争,“挺铜派”和“挺铝派”间的争端在行业协会及相关专家的出面干预下才偃旗息鼓。时隔两年之后,铜铝之争再次在燃气热水器行业上演。今年,威力又试图在洗衣机行业挑起铜铝之争。此外,在水家电行业,针对饮水机也发生过“有胆派”与“无胆派”的论战。而变频空调与定频空调谁更节能的争论刚刚平息不久,变频空调内部又爆发了关于低频运行技术以及有氟无氟的争论……
  在彩电业,平板电视普及之初,液晶阵营和等离子阵营也是打得激烈,双方均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名,请出权威专家,不厌其烦地解释各自技术的优势,并以实验数据貌似客观地指出对方的不足。这一幕,在3D电视即将大踏步迈入百姓家庭时再次上演,而带头开打的竟然是我们曾经树为埋头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榜样的外资品牌。看来,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不少企业难以保持真正的高手风范,即不屑于口头的争执,而以不断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技术令对手只能追随,无法超越。
  但是调查体现了消费者的心声,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才是王道。谁能研发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服务,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因此,企业要做的不是与对手高声争论,也不仅仅是降低价格,而应该是在不增加成本或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解决现有3D电视存在的一些技术缺陷,并加以改善,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3D视觉体验。
  同时,在包括3D电视在内的3D设备市场日渐成熟、消费者却日趋迷茫的今天,一套完善、健康的3D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统一的3D技术标准不仅有利于产业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也有利于消费者更为清楚明白地选择3D电视及其相关产品。 (桑雪骐)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热点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3D电视技术争论愈演愈烈消费者只看重观看体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