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草长莺飞春光好,正值出门锻炼时。现在正是人们拥抱自然、运动锻炼、强身健体的大好时机,但是,因为锻炼方式不当,造成身体伤害的病例也屡见不鲜。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康南告诉本报记者:“每年这个时候,骨科诊室都会来一些青壮年患者,仔细询问多是由于运动而导致的损伤。”
3处关节最易受伤
康南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接诊经验,膝、踝、肩等3处关节受伤的患者最多。
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包括半月板损伤或者韧带损伤,前者的临床表现是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关节间隙有压痛,急性期过后,膝部长期隐疼,有时候觉得活动时膝关节突然“卡住了”,慢慢活动后才能缓解,也有时感觉膝关节在走路时突然打软,反复屈伸膝关节时,可以看到小腿摆动和听到清脆的响声;而后者的表现是损伤后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剧烈,关节内淤血,功能严重障碍。
踝关节损伤。踝关节是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解剖学的特点,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松弛度不一,所以容易扭伤。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肿胀、皮下青紫等。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关节不稳定,引起关节面反复磨损,骨质增生,最终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因此,对踝关节损伤切不可大意,应早期固定、早期治疗。
肩关节损伤。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因此,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准确、动作幅度过大、锻炼过度、用力过猛等都容易导致肩部损伤。一旦有疼痛和其他不良感觉,即应引起注意或立即停止锻炼。然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或进行治疗。
康南提醒人们要注意损伤的性质,有些情况是由于平时锻炼不多,导致的肌肉、韧带疲劳,但如果局部持续肿胀、剧烈疼痛,那么就要及时找专科医生了。
运动也要讲科学
运动对人来讲本来是一件好事儿,但是不适当的运动,以及由此导致的损伤,经常对健康起到反作用。康南提醒说,为了避免出现骨关节损伤,运动时要格外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选择个性化的运动。不同的人由于身体素质、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各异,在选择运动时一定要多做适合自身的运动。比如,膝关节不太好的老年人,就不适合打太极拳,因为这种运动需要膝关节过多的屈曲;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不适于打羽毛球,因为这项运动需要许多扭腰动作。
其次,运动前一定要热身。如同冬天开车前最好让汽车的发动机运转一会儿,人在运动前,肌肉、关节也要“预热”,以便于在运动时肌肉、关节更加协调,尤其对于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运动前简单慢跑和体操,在预防运动性损伤方面很有效。
再其次,运动时不能“分心”。有些年轻朋友喜欢在跑步机上边听音乐边运动,也有些人觉得运动的同时做些别的事可以提高效率,但作为医生的建议是:运动时一定要认真,不能分心,临床上许多运动性损伤的患者,叙述病史时往往有“一不留神”或是“没注意”等字眼。
最后,根据情况终止运动。一旦运动中出现肌肉关节不适,或者觉得很疲劳,这就是身体向您亮了红灯,这时候及时终止运动就很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