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期待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建筑
作者:狄书爱


    ■狄书爱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5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汶川地震灾区需恢复重建的3001所学校已完工96.9%。现在,灾区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据5月11日《中国保险报》报道)。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速度之快,被不少人称为奇迹,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这背后,既有7965亿元的巨额投资作为坚强后盾,更有全国人民及各援建省及直辖市的巨大功劳。灾区百姓各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居民收入增加了,民居漂亮了,医院现代化了,自然值得欣慰,但笔者认为,更让人欣慰的应该还是“最安全的是学校”。
  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要求把学校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建筑。因此,一场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明确规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消除安全隐患。现在,汶川地震灾区3年重建时间已基本结束,“最安全的是学校”无疑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灾区重视校舍安全,对全国形成了示范效应。据媒体报道,山西省投入170亿元打造最安全校舍,辽宁、广西、黑龙江、吉林等多个地方,都把建设最安全校舍当成教育领域的头等大事。目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国已实施两年多,在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下,全国已有6.5万所中小学校舍完成加固改造,竣工面积1.7亿平方米,惠及学生约500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如此多的工作环节,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效果,无疑是令人高兴的。
  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校舍数量众多,且不少建筑改造或者重建任务很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这一笔巨额资金又往往是短期看不见“政绩”的长效投资,这无疑给一些地方的校舍加固工作带来了资金瓶颈,影响到了当地校舍改造的进度。如:河南省审计厅今年2月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该省校安工程5年规划166亿元的资金筹措任务相当繁重,此外还有部分竣工项目办理验收、决算手续不及时,个别地方校安工程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项目因质量问题形成“半拉子”工程等。今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部门在对该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时也曾发现,一些工程存在擅自调整建设规模、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由于地方配套资金短缺或相关理念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一些尚待修复的危房正威胁着师生的安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校舍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用“最安全的校舍”来保障下一代的生命安全。因此,让汶川地震灾区“最安全的是学校”成为全国校舍建设的典范,让更多的孩子更多一些安全的保障,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期待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建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