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小布达拉宫和普宁寺之间的狮子沟林场公墓
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周边,有几家未经审批的“黑公墓”正在建设并对外销售。景区周围的植被和山体因此被破坏,扫墓人的烧纸祭祀行为也带来了火灾隐患
■本报记者 何春雷 文/摄
河北省承德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俗称“外八庙”)是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记者日前两度赴承德调查发现,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周边,有几家未经审批的“黑公墓”正在建设并对外销售墓地。有关专家呼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彻底取缔“黑公墓”,切实保护好景区的历史人文风貌。
记者调查———
世遗景区周边墓地成片
承德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国家旅游局批准的首批5A级景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建存留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
殊像寺是“外八庙”之一,在避暑山庄的正北面,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的正西面。4月11日,记者在通往殊像寺的路口看到,一条山沟两侧山坡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墓地。
“这里风水最好的,前面是殊像寺,墓碑又正对着小布达拉宫。”殊像寺公墓负责人对以墓地购买者身份咨询的记者说。他介绍,整个墓区面积有上千亩,墓穴并没有使用年限的限制,每年只要交60元管理费。这位负责人首先推荐了一款占地约4平方米的墓穴,售价2.2万元/座。然后又推荐了一款占地2平方米左右的墓穴,售价1.3万元/座。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埋葬骨灰的单人墓或者双人合葬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
在殊像寺公墓对面的山坡上也有一片墓地,公墓门口悬挂着“承德市骨灰公墓管理所”字样的牌子。该公墓一位姓赵的负责人向记者推荐了一款用石料做的墓穴,占地大约两平方米左右,售价是1.4万元/座。“不收管理费,一次交费,终身使用。”
随后,记者又来到这两处公墓以东两三公里的狮子沟林场公墓,这处公墓位于小布达拉宫和普宁寺之间。记者看到,整面山坡都被开发成了墓区。一位姓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选已经建成的,也可以先选地后建墓,大小由购买人自己决定。他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占地30多平方米的家族墓,售价5万元;还有一款占地46平方米,售价8万元。“以后永久使用,每年只需交200元管理费。”
4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周边进行实地采访。记者登上了小布达拉宫至高点金顶,在那里可以看到小布达拉宫全貌,还能眺望远处的殊像寺、武烈河等景观。
记者站在金顶上,除了能看到殊像寺后的公墓外,还能看到小布达拉宫墙边零星的墓地,大约有一二十座,其中还有一些占地面积达三四十平方米的墓地,这些墓地与小布达拉宫外墙距离不过几十米。
随后,记者又登上了避暑山庄的后宫墙。避暑山庄的后宫墙依山峰而建,有两米多宽,可以在墙上行走观景,在这里向南可望雄奇秀丽的山庄,向北可观金碧辉煌的外八庙。在后宫墙上,记者同样看到了一片墓地。
上坟烧纸存火灾隐患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清明节期间大多雨水稀少,天气干燥,不少地方因上坟烧纸引发火灾。据《燕赵都市报》报道,2007年、2010年,承德市均发生因上坟烧纸引发山火。承德避暑山庄一带的墓地是否也存在上坟烧纸的情况?记者就此也进行了调查。
4月11日,记者在“承德市骨灰公墓管理所”公墓采访时恰巧发现有人在上坟烧纸。“这里可以烧纸吗?”记者问接待自己的公墓负责人。“可以,我们有专人负责防火。”负责人回答。
记者4月11日在殊像寺公墓、“承德市骨灰公墓管理所”公墓、狮子沟林场公墓走访时发现,墓区内和周围也都有密集的树木和杂草,很多墓地前都有烧纸的痕迹。在公墓内,记者没有看到有专门的灭火器、水龙头等消防设备,且墓地所处山坡上的山林和外八庙周围的山林相连,中间并没有防火隔离带。
当天,记者在殊像寺外墙上看到一张河北省政府发布的《春季森林草原封山防火的公告》,其中明令禁止在林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烧纸祭祀。
规划部门———
“黑公墓”建设未经审批
“按照根据2003年河北省政府批复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这些公墓都位于风景名胜区建设控制地带,未经规划部门审批。”4月25日,承德市规划局市政规划科科长王大同在听记者介绍了上述调查情况后表示。
王大同进一步指出,按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建筑物,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建筑风格等应当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环境、历史风貌相协调。设计方案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规划行政部门批准。
按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其设计方案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并报规划行政部门批准,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历史风貌造成破坏的,由市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进行处罚,最高罚款金额可达50万元。文物部门对“黑公墓”是否知情呢?
4月25日,承德市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管理处文物科科长王占刚对记者表示,“黑公墓”都处于建设控制地带之内,一些零散的新坟还建在了文物保护范围内,对景观有影响。王科长认为,文物部门执法力度不够,难以改变这一现状。
民政部门———
执法力量不足清理有难度
民政部门是殡葬业的主管部门。《殡葬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该市民政部门是否对这些“黑公墓”进行过监管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承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与殊像寺公墓和“承德市骨灰公墓管理所”公墓的大门相距均不超过20米。4月25日,承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李新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3个公墓都没有办理合法审批手续。
李新发介绍说,2010年8月,承德市启动了“外八庙”周围环境整治及城中村改造工程,5个城郊村进行搬迁改造,其中就包括外八庙周围的狮子沟村、殊像寺村。殊像寺公墓是殊像寺村开发的,狮子沟林场公墓是狮子沟村开发的,“承德市骨灰公墓管理所”公墓则是承德市林业局开发的。“这些公墓都是历史形成的,加上承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殡葬处正式工作人员就我一个人,执法力量不足,对这些公墓进行清理有难度”。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在了解记者调查的上述情况后表示,目前保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观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问题的关键在执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彻底取缔“黑公墓”,切实保护好景区的历史人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