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后,记者调查发现——
今后,购买超市卡、各大商场消费卡等综合消费卡将实行实名登记制。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七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立商业预付卡购卡实名登记制度。《钱江晚报》记者5月25日了解到,该《意见》对小额预付卡买卖没有太大影响,对倒卖预付卡的黄牛党将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端午节快到了,某网络公司的陈小姐到浙江省杭州市的世纪联华超市买了5万元超市卡,用作单位福利和送客户。陈小姐说,送500元、1000元现金不好看,客户往往也不愿意收。超市卡的面值一般不会看出来,大家基本都能接受。
说起购卡实名制,陈小姐表示,对公司影响不大,之前他们也都是通过银行转账购买的,面额一般也就100-500元。
前段时间,杭州电信推出宽带安装包年送50元世纪联华超市卡的活动,“50元买礼品挺不起眼的,给现金又麻烦,还是超市卡吸引力比较大。”冲着50元超市卡,裘小姐将原来的网通宽带换成了电信的。
“我们这里金额最大的一次是有人充过5万元,普通面额以300元、500元为主。”杭州通策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剑锋告诉记者,苏宁等一些大的卖场是他们的签约客户,因为用他们卡能打折,有些客户买家电会来买卡充值消费。“虽然我们不查证身份是否属实,但我们对购卡客户也是要求留下名字、联系电话的”。
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购卡实名制对员工福利发放影响不大,但对于一些面值比较大的商务用途的卡会有一些制约作用。
在杭州市某知名连锁超市工作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近日,iPhone4裸机可以销售的时候,有人拿着厚厚一叠超市卡,一口气买走了20台,价值近10万元。
在武林商圈大厦,高至上万元的商品,有些消费者购物眼都不眨一下,因为掏出的是商场消费卡,大多数都是别人送的。
目前,在杭州市预付卡发行总额较大的当属武林商圈的某高档百货商场和杭城较知名的连锁超市,据知情人士预估,少说也有几亿元的发卡金额。准确数字恐怕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而通策卡、商盟卡等综合类消费卡,销售也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购物卡背后的利益链已经发展得非常稳定——从发卡商家、售卡机构到购卡者、倒卖卡的黄牛,再到商场高端产品的俏卖,已经形成一条稳固的利益链。实名制的出现会惊起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黄牛的收卡卖卡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手头有富裕卡的消费者,因为怕相关单位名字外泄,在卖卡时会有所顾忌。
“最高面额不得超过5000元,那么可以多跑几趟,多送几张;1000元以上需要实名登记,想规避的人可以多借几张身份证,重复购买几次。虽然复杂了点,但同样能够不计名完成高额消费。”杭州通策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剑锋对记者说。言下之意,对实名制设下的门槛能起到的效果并不乐观,不过对于购买量特别大的客户,会有一定约束作用。
有关人士表示,实名制更大的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信号,想通过商业预付卡洗钱、行贿等会变得越来越难。 (钱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