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图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2011年高考刚刚结束,目前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虽然从教育部门此前公布的消息来看,今年将有675万名考生被列入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录取率达到72.3%。但对于可能在今年高考中失利,未被统招录取的考生来说,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将是一次痛苦的抉择。而目前继续读书可选择的模式有很多种,民办高校、高职、自考、成考等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上述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招生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种打着补录名义,专门针对部分高考落榜考生而设计的陷阱让许多学生、家长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被补录后的“偷渡客”生活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去年高考没考上,人家说给他办了补录,一年后才能办理学籍,收了9万元的好处费后就让孩子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个地方上了一年的学,但到现在孩子也没有学籍。这种情况还有可能补办学籍吗?”5月17日,就职于国家某机关的工作人员卿先生接到一个朋友的求助电话后,向记者道出了心中的疑惑:“我感觉我那朋友是被骗了!”
原来,卿先生一位朋友的儿子在2010年高考中失利,成绩远未达到去年高考录取的投档线。但卿先生的朋友听信了他人的推荐,找到一位据说能办理一所知名大学补录名额的能人,帮忙将孩子补录入该大学的刑事司法专业。据卿先生的朋友介绍,当时这位能人答应,2011年3月份以后,可以办好学籍,享受和其它统招生一样的待遇。
为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与卿先生所提到的学生小简取得了联系。记者调查发现,在小简的周围,竟然有100多名与他有着同样经历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参加2010年高考未能上投档线,花7万-9万元的费用,通过能人帮忙,补录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这所全国知名大学的。自去年9月份以后,这些学生就一直在等待转正。
对于“被补录”的经历,小简的描述令人震惊:“我现在过着犹如偷渡客一样的日子,没有课上,没有班级,没有学院。去年高考结束的时候,有人向我父母承诺,不管我高考能考多少分,只要交钱,就可以补录,跟正常的本科学生一样在某大学读书,有正规的录取通知书、学生证、一卡通,住学校的宿舍,总之一切都和统招生是一样的。抱着侥幸心理,父母给了那人9万元。但其他大一新生报名的时候,我却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帮忙的人后来让一个自称大学老师的人来收走了我的报名费和学杂费,把我们这100多人安排在这所知名大学的学校外住,而不是学校内的宿舍,并且根本就不上课。我一次次地打电话去问,答复都是‘很快就能去学校上课了’‘最迟下个星期’等,结果总是石沉大海。”
然而,当记者到小简所说的知名大学招生办了解时得知,该大学根本就没有补录过这100多名学生,所以就更不可能让这么多学生在校外等着补办学籍。
一位在昌平区生活多年的人向记者透露:“在昌平,这种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年都有一大帮孩子这么被骗来的,最后自己等不下去了,就去参加自考或者回家,总之是不了了之。”
考生和家长切勿对统招心存侥幸
5月24日,记者接到了一条短信:“本科学历学位有捷径可走,100%包过,国家承认学历,教育网站终身查询,限额补录,报名从速,王老师”。记者查询发现,发短信的手机号码为湖北省武汉市的用户,而短信中王老师的联系方式则为北京市的用户。这条信息所宣传的机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南路的牛顿办公区,其官方网站名称为:中国在职学历门户网。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以补录、插班名义招揽生源的机构和招生信息经常见诸网络或手机短信。所有的信息都声称可以让学生享受与统招生同样的待遇,并且与统招生共同学习,毕业后获得可上国家教育部网查询的国家承认毕业证书,可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等一切招录考试等。“所谓的补录、插班,很多都是招收自考生。现在有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补录去骗人,收取高昂的费用,但这其实是行不通的。高考补录要求被录取者必须达到录取分数线,是通过各省招生办录取的,跟原来的调济大同小异。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可能绕过招生办,把最低录取线外的学生补录进去。”对于目前涌动的补录诈骗暗流,深谙此道的某民办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法分子主要是利用学生和家长的侥幸心态,让其觉得补录是一个可以钻的空子,诱其上当。而且,正规的补录是不需要交钱的,它是正规录取的一种,而不是“走私单”。尤其是一些名校,他们一般不会补录学生,即使是补录,分数要求也是相当高的,而不是许多人想的只要花钱就可以被补录进去。如果已经有学生和家长听信类似宣传交了钱,那么应尽快报案,把钱要回来。”
据了解,高考补录其实是指每一批次的所有志愿录取之后,部分院校尚未完成招生计划时才进行的。补录时,这些院校首先会向当地省高招办提出补录申请,并说明补录人数和专业,然后通过省高招办向各地市发布补录信息以及补报这些志愿的时间以及分数限制等。因此,补录的前提是学生的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补录院校所在类别的录取分数线,而且须到当地招生办去办理相关的补录手续。
曾经被以补录名义骗至昌平区某地一年多,最终无果而终的河南籍学生李小姐希望能通过记者告诉部分抱有侥幸心理的家长和学生:“我当时就是抱着侥幸心理,听信别人宣传而来的,不仅钱被骗了,还耽误了一年的时间。这样被骗的人很多,因为这些不法分子都是以走捷径上名校为诱饵行骗的,这对于未达到录取线的考生来说,很有诱惑力。但事实上,花钱并不能被补录,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所谓能人或机构的宣传和蛊惑。”
●相关链接
谨防7类高招诈骗手段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警方发出警示,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以下7类招生诈骗手段。
1.冒充高校招生人员,以名牌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自考助学班的名义招生进行诈骗,甚至虚构根本不存在的外地学校。
2.利用网络平台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财;利用手机短信,向考生或家长进行诈骗。
3.向考生和家长谎称掌握招生计划、定向招生计划、高校扩招名额、学校内部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等,只要交钱即可入学;或谎称可保专升本。
4.以军校招地方生名义骗取钱财。假冒军事院校高校招生人员或称结识某军队机关工作人员、领导,以能弄到军校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为由,要求家长支付指标费。
5.利用查询录取信息的时间差行骗。通过查询功能事先了解录取情况,把正常投档录取说成是自己找关系和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录取,以此向家长索取钱财。
6.混淆几种教育形式。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教育形式,不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分数便可就读。诈骗人员故意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自学考试助学班、远程网络教育班等上课,考生还以为成功上了大学,其实只是某高校的培训或继续教育。
7.套取录取信息行骗。通过邮局、快递公司向考生投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费、服装费等打入某账号。
如何防范诈骗?北京市朝阳区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志愿和分数安排投档,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投档结果。因此,在收到花钱可上重点大学、出售招生指标等手机短信时,务必提高警惕;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主管部门会严格执行下达的招生计划,任何个人声称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无稽之谈;军校招生和地方院校招生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不会派员到各地招生,且只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落榜考生选择继续教育时,要先向有关院校咨询或进行网络查询;考生一旦被自己未填报志愿的院校录取,要通过查询等方式仔细鉴别真伪。 (甄 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