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家电流通企业前仆后继进中国,能否胜出尚难预测
外资家电流通企业带来了不同的经营方式,但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燕京
从一个个假期的火热销售场面便可以看出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这样的市场对于外资流通企业的吸引力自不必说,因此,虽然不乏干不下去者,还有强大的本土企业作为竞争对手,但外资流通企业仍然不断试水中国市场。然而,究竟他们能不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中国市场是个香饽饽
就在百思买难以继续经营、关店撤出中国的同时,又有两家外资流通企业高调进入中国市场。
今年2月22日一天间,上海、苏州、杭州等全国9家百思买门店全部关闭。2月25日,百思买的撤退还在进行中,同为外资家电连锁的万得城便在上海大街小巷打出巨幅广告:“过了22日,他们走了,我们给你定心丸。”宣布开出上海第二家店,并表示全盘接手百思买的售后服务以提高品牌信任度和人气。到了6月,日本最大家用电器零售企业山田电机也在天津市开出家电连锁店——亚玛达电器,而此前不久山田电机在沈阳刚刚开出其第一家门店。
外资家电流通企业前仆后继进中国,看好中国市场是最原始的动因,百思买在退出中国的时候就不无遗憾地说“进入中国是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外资家电流通企业有着与我国本土企业不同的经营方式,他们的进入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不同的消费体验。
坐落在上海淮海中路的万得城店,整栋5层大楼均为卖场,产品种类超过6万种,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亚玛达电器天津店也设有5层,面积约1.5万平方米,店内聚集了约100万件商品,涵盖全球最新锐的家电、玩具等。这两家店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所有的商品不是按照品牌来陈设,而是完全按照品类陈设,方便消费者比较选择。
山田电机的山田升会长表示:“和沈阳店一样,天津店拥有许多优秀的商场导购员,并设有商品选购咨询服务台,由专门的家电导购员负责。以消费者购买洗衣机为例,导购员在获悉消费者需求后,可不受品牌限制,为顾客推荐最合适的商品。”
沈阳山田电机店走的是百货商店、多元化经营之路径。山田电机沈阳店总共7层,总面积近2.4万平方米。除了销售家电,还销售书、礼品、生活用品、药品等150万种商品。
本土化门槛不可小视
任何一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都存在本土化的问题,家电流通业也不例外。正如百思买败走中国市场后总结道:“由于对中国市场、中国文化、消费习惯了解不足,导致了退出市场。”
为了造声势、吸引消费者,外资家电流通企业的本土化首先从价格上反映了出来。万得城在开业酬宾时宣布,开业后的3天内,每天推出500台iPhone4供顾客抢购,同时宣称其产品拥有“不可思议的价格”,并承诺长期低价——如果14天内发现其他商家价格更低,将为消费者补回差价。亚玛达电器天津店也曾推出开业酬宾活动,对电脑、手机等多种商品进行限量促销,卖场开业期间冰洗全场7折起销售,单件商品最高直降2000元,平均单台空调直降100元至1000元,高能效空调最高降30%,厨卫、小家电最高实现6.6折起售。
降价只是外资家电流通企业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模仿,但实质上,要做到本土化并不容易。百思买在2003年进入中国,之后鲜有佳绩,从2003年到2010年间,相比于苏宁、国美千家新增门店而言,其门店增加不到10家,确实让人有些尴尬。当然,后来者也同样会遇到这样的挑战。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不同于国美、苏宁等本土家电连锁企业靠出租柜台收取佣金的模式,百思买、万得城和亚玛达电器在经营模式上采取的是买断产品经营,即订单付款、现货现款的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卖场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但同时,百思买败走中国,买断产品的经营模式也是“罪责当首”,门店租金成本过高、装修费无法转嫁给供货商、规模有限、采购价格不具优势,因此净利润有限,换句话说,很难赚到钱。
万得城中国CEO汤旺涛反复强调万得城与百思买的区别是:低价、放权、本土化。他表示,万得城管理层选用的中国本土人才会越来越多,本土化的家电连锁是万得城要坚持走下去的中国路。本土化意味着不断地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中国消费者。“开店前,我们没想到以旧换新政策反响超出预期,没想到电脑及笔记本电脑在系统软件安装方面服务的重要性,没想到产品送货安装需求相当大,没想到咖啡休息区需求很大,没想到支付手段需要不断扩大,没想到手机销售面积不够,没想到音响和导航产品面积要有所减少,没想到导入乐器新品类。”汤旺涛连用几个“没想到”印证万得城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所做的诸多变化,当然,这同时也反映出了本土化并非易事。
要胜出还需自我完善
在中外家电流通企业的较量中,消费者是决定胜负的裁判。在采访中,有消费者说:“家电产品的品牌、功能,其实各家卖场的差别都不大,以前的百思卖我也去过,只是那里卖的高端家电多一点儿,实际上和国美苏宁都差不太多。在服务上我也没有感受到外资企业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我买家电就是要看价格、看商品的丰富度、看购物的距离。”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美和苏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坚固的品牌形象,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难以被轻易撼动,而目前外资家电流通企业的门店数量很少,货物需求量少,即便不欠费,也很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供货的品类、价格方面,本土企业无疑是占优势的。
还有,就在万得城定下到2015年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超过百家的计划时,苏宁方面表示,2011年将新开370家门店,年底店面总数达到1700家。而国美也表态,今年将新增店面400家左右,年底将达到1800家。门店数量相差悬殊由此可见。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距离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本土企业的卖场,方便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还有,门店越多,影响力越强,销售能力、向上游的议价能力也就越强。
总而言之,外资家电流通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方式与理念,但同时,也需要在中国市场不断完善自己,让消费者喜欢。至于究竟能否真的打动消费者,还得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