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蛮子
目前,不少地方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但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相当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处处长李文君表示,这轮填海造房热已偏离国家整体用海规划,出现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据6月27日《京华时报》报道)。
填海造房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按照当前法规,围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未定性的新增土地,无需承担耕地的开垦费用。填海成本每亩至多20万元,但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便可谋取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差价。开发商则以海景房为卖点,以每平方米几万元的高价卖给购房户。
不难看出,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海景房,是一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商业行为,潜藏着多方面的危害:一是推高了房价,加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二是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大量居民聚居在海岸线上,也增加了防灾压力。因此,从制度层面遏制这轮填海造房热,已显得刻不容缓。比如,严格规范填海项目的论证和审批,坚决禁止不符合国家海洋功能区划的项目上马;出台具体明确的问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增加企业用海的违法成本和风险。
在相关制度建立之前,笔者建议,不妨就海景房所存在的风险,对消费者来一次常识普及。
近年来,享受优质生活、追求浪漫生活成为一些人的目标。开发商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在海景房的推销上大做文章,将所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描绘得天花乱坠。而一些影视剧所展现的在海边别墅休闲度假的情景,更激发了人们对海景房的憧憬热情。
由于商业宣传的某种误导,一些人往往只看到海景房浪漫有情调的一面,而忽视了海景房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比如,濒海而居将面临高湿、高盐、高温等“三高”困扰,对人体健康、房子和家电维护等都并非好事;配套不完善,远离市区,交通与生活不方便;可能面临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方面,今年日本大地震就是最好的明证。这种种因素使得海景房的优点大打折扣。从经济人的视角来审视,花费巨资购买海景房显然是不划算的。
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媒体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用常识给填海造房热泼泼冷水,以期唤醒购房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当购房者逐渐对海景房兴味索然时,相信开发商不至于还狂热拿地大建这种房子用来自我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