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天下虽平 忘战必危
作者:胡军
图片


    孩子们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参观
■本报记者 胡 军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于74年前的“七七事变”,我们记忆犹新。虽然,最终的胜利属于英勇的中国抗日军民。但是,对于积百年之弱而绝处逢生的我国人民来说,回溯这段历史,并不仅仅是为舔舐伤口或庆幸胜利。“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卢沟桥,原来为进出京都、迎客送友的门户。然而,74年前的7月7日,侵华日军的枪炮,穿越了卢沟桥,穿越了宛平城,把令人窒息的伤痛和愤怒,永久地播种到了国人的心灵深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参观。
  “我经常带儿子来卢沟桥,每一次,我都跟他讲卢沟桥上的那些石狮子,带着他一个一个地看弹孔,一个一个地看石鼓上的历史。虽然孩子还小,对于这些可能还不懂,但我坚持每年都会带他来,这段历史我们必须牢记。”对于民族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北京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必须让孩子记住,这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也有着灾难深重的历史片断,读史可以明志,必须以史为鉴。”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在《感遇组诗之三十五》中,曾对众人忘却历史教训发出了“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的感叹。
  不过,对于“七七事变”这样的历史,仍然有些人麻木对待:“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再提有什么用?”“不是都中日友好了吗?还纪念抗日干什么?”“100多年的屈辱史,哪纪念得过来啊?”甚至,有部分不良商家不顾历史的创痛,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当年日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5000年的历史已经无数次地用血泪警醒着民众,如果“好了伤疤忘了痛”,必将重蹈覆辙,让悲剧重演。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天下虽平 忘战必危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