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高价锦鲤:是水中活钻石还是炒作泡沫?
作者:姚敏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姚 敏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观赏鱼走进了百姓家庭。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养观赏鱼的家庭达到了全市家庭总数的12%。另据上海水产行业协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有约30万个家庭养观赏鱼,每年有七八万个水族箱进入家庭。然而,观赏鱼市场在丰富人们休闲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在近两年观赏鱼市场中迅速成名的锦鲤,就持续出现了炒作现象。在一些地区举办的拍卖会上,一条观赏锦鲤竟拍出了百万元的身价,让不少人为之咋舌。
  锦鲤售价悬殊令人疑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桥东北角的新官园市场,这里是北京著名的花鸟鱼虫市场之一。记者在该市场的水族区看到,几乎每家商户都辟出了专门水域来出售锦鲤,询问行情者络绎不绝。“锦鲤销售热带动了市场的火爆,前两年我还在卖热带鱼、金鱼,锦鲤只在南方火,而现在北京喜欢养锦鲤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把货都换成锦鲤了。每次上新货时,来买的人很多。” 一位商户告诉记者。在该市场的3通道151号商铺,记者看到了两个1米多长的水箱。其中一个水箱里的锦鲤每条售价150元,而另一个水箱里的锦鲤售价却高达3500元——6500元不等。同是锦鲤,价格差距为何如此之大?记者询问后得知,虽然两个水箱里的锦鲤身长、体态差不多,但品相不一样。店主姚女士称,她家锦鲤是从日本进口的。她指着价格贵的水箱里的锦鲤对记者说:“你看这条颜色暗一些的4000元就卖,但那条颜色鲜艳的低于6000元不卖。”
  在另一家商铺,店主指着三四个水箱向记者推销:“你今天来可赶上好日子了,最便宜的特价80元一条,大一点的260元,那边都是5000元一条的。”记者称自己想买好鱼,请对方多介绍情况。听到记者如此说,店主神秘地眨了眨眼睛道:“那我告诉你至少要买300元以上的,因为养得住。”养得住?记者反问:“不是说锦鲤都能活几十年吗?”对方表示:“那要看具体情况,便宜没好货,反正贵的活得时间长。”看到记者准备离开,这位店主追上来说:“别的店都是广州鱼,我的鱼是从日本大日渔场进口的,还搞促销,今天不买就亏了。”随后,在该市场中记者找到了售价最便宜的锦鲤,店主称50元一条,多买还可以优惠。
  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场普通金鱼不过几元一条,贵的金鱼也就百八十元一条,各类热带鱼的价格则从几元到一二百元不等,锦鲤俨然成为了鱼市中最昂贵的品种。
  锦鲤拍卖涉嫌炒作
  如果说零售价格悬殊之大令人困惑,那么锦鲤的拍卖价则让观赏鱼爱好者们瞠目结舌。近年来,锦鲤的拍卖行情不断看涨,成为业内热点。目前一年一度在广东省举办的中国锦鲤大赛是国内最有影响的锦鲤赛事。几年前,该赛就曾拍出价格高达99万元一条的锦鲤。在去年第十届中国锦鲤大赛上,主办方称全国顶尖的锦鲤均参加了比赛,有玩家携带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的数十条锦鲤参赛,令观赛者们咋舌道:“盆里游的都是活钻石?”
  北京金鱼锦鲤大赛是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举办的观赏鱼赛事,至今已举办4届。在去年的大赛上,一条黑白花色、品种为白写的锦鲤拍出了120万元的天价,价格直逼高档奔驰车,刷新了全国单条锦鲤拍卖价的纪录。据了解,该锦鲤体长78厘米,体重10多斤,拍卖消息传出后同品种鱼价直线上升。
  一条鱼的身价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对此不少人产生了质疑,锦鲤的拍卖是否涉嫌炒作?这样的拍卖对其人气和价格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上海、宁波等地都举办了锦鲤专业赛,获奖锦鲤的拍卖环节是此类赛事的最大亮点。不仅如此,就连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展、绿博会甚至是花卉展都将锦鲤拍卖列为议程。此外,由观赏鱼养殖专业户举办的小型锦鲤鉴赏拍卖会也颇为活跃,一些商贩还在网上发布拍卖信息。“拍卖作为正常的商业模式,引入到锦鲤买卖上无可厚非,客观上起到让消费者认识锦鲤的作用,问题关键是别让拍卖变了味。”北京福港锦鲤养殖中心负责人林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早在20年前,我国就开始引进并养殖锦鲤,但近几年市场才真正启动。目前,仅北京市锦鲤的年交易额就已超过2亿元,然而在快速发展中也凸显出不少问题。据有关报道,近期在广州市举办的锦鲤拍卖会中,一条锦鲤以88万元的价格成交,但现场专家估价该鱼的实际价格不超过10万元。林雨透露:“一些拍卖是由买卖双方联手炒作猛抬行情的杰作。有的甚至是养殖户找‘托儿’来抬高价格,然后再自行买回,许多所谓的‘神秘买家’其实就是养殖户派出去的人,并没有真正发生交易。如今,通过拍卖炒出高价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消费者期待锦鲤价位理性回归
  “规范锦鲤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秘书长孙向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锦鲤市场混乱突出表现在缺乏对锦鲤的科学认识、售价随意性过大、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方面。同时,“养锦鲤能一夜暴富”的非理性心态在一些从业者中盛行。他介绍说,按照去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锦鲤养殖技术规程》,锦鲤分为A、B、C、D、E5个等级。一般情况下,售价在1万元每条的锦鲤中,能达到A级的也就一两条;售价为一两万元以上的,能达到B级的比例约为5%;售价为2000元—1万元的,能达到C、D级的约为30%;售价为1000元左右的以及50元—800元的,都是E级,也就是业内所谓的“垃圾鱼”。“目前掌握锦鲤鉴赏和分级的人并不多,真正在行的批发商则更少之又少。许多批发商到养殖场往往收购一些低档鱼和“垃圾鱼”,后者论斤卖,每斤才一二十元,但卖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却翻了数十倍。
  另据北京红运锦鲤养殖中心负责人王继强透露,目前在鱼市中随意标价、以金鱼冒充锦鲤的情况也很普遍。还有商户,用日文标注锦鲤血统,以此作为宣传噱头,误导消费者。
  “一些鱼店称自己的锦鲤是进口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据林雨、王继强介绍,锦鲤最早在日本培育而成,我国引进后虽仍沿用大正、昭和等日本名称,但实际上已是土生土长的国货。只有少数财力雄厚的养殖户才会定期到日本购买少量昂贵的锦鲤作繁殖用种鱼,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很少。
  “现在鱼友对锦鲤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希望市场不规范的局面能尽快改观。”鱼友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明明白白消费锦鲤是许多鱼友的期望。“锦鲤的价位应回归相对理性状态,过度炒作的后果是有前车之鉴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炒锦鲤现象和多年前君子兰投资热有类似之处,动辄上万元的君子兰让不少人暴富,但大量投资者涌入后,其价格泡沫就迅速被挤破了。荷兰也曾掀起郁金香投资狂潮,但最终,身价一度翻了几十倍的郁金香球茎与普通洋葱头的价格等同。
  (本文图片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供)
  ●相关链接:
  锦鲤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 姚 敏
  “锦鲤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大型观赏鱼。”北京市水产学会理事长殷守仁向记者介绍,锦鲤的始祖是早期由我国传入日本的鲤鱼,在日本经过200多年的人工选育,改良成为现在的锦鲤。如今,锦鲤受到了各国观赏鱼饲养者的喜爱,有“水中活宝石”的美誉。
  锦鲤的形态优美、花色鲜艳,个性平和、长寿耐养,同时还寓意吉祥,在锦鲤文化中其是成功、喜庆、勇敢的象征。据了解,即使是被放在案板上,锦鲤也会躺得非常平静,甚至用刀切时也不会发抖,由此锦鲤有“勇士之鱼”的美誉。
  1983年,香港苏锷率先将在国际市场开始流行的锦鲤引入内地并在广州兴建养殖场,启动了我国锦鲤的商业化养殖。北京市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引进锦鲤,很快在朝阳、通州、昌平、顺义、大兴等区县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技术和养殖规模不断提高。目前,锦鲤不仅在观赏鱼养殖较发达的北京、广东、福建、天津、上海、江苏等地出现了多家大型养殖场,而且分布到新疆、四川、东北等地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高价锦鲤:是水中活钻石还是炒作泡沫?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