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座谈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 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消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假冒伪劣、商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许多网购消费者。在昨日举行的2011年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座谈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处吴东平处长透露,将在全国建立网络经济户口,明晰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主体,为有效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的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经过近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形式。2010年,我国网购交易规模约5000多亿元人民币,为世界网购规模的1/7,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3%。网络商品交易市场正在改变着我国传统生产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模式,并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网购商品质量问题频出,网购领域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屡禁不止,损害了守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网购用户对于网购环节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商品质量,69%的网购用户对于网购商品质量不满意。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力度。据了解,在全国集中开展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中,国家工商总局部署指导各地工商部门网络监管机构迅速行动,采取各种措施开展专项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工商系统共网上检查网站504728个,实地检查网站130668个,删除违法商品信息38446条,关闭网站1199个,查处非法案件851件,整改网站6895个,移送公安机关47件,罚没款995.31万元。
吴东平在会上介绍说,我国尚未建成一个完善联动的监管体系,面对几百万、上千万的网站,应用传统方法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目前来看,以自然人名义开设的网店问题比较严重,发现问题后往往找不到经营者,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积极推广建立全国网络经济户口,可以明晰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主体,为有效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市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屈建辉指出,目前,网络商品交易纠纷急速增加是客观事实。网络商品交易市场主要存在虚假宣传、商品质量难以保障、侵犯知识产品、退换货等售后服务欠缺、用户信息泄露等几大方面的问题。屈建辉分析认为,网络商品交易具有异地性、虚拟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客观上讲,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而且执法力度不够,有关部门需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建沪认为,目前,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网购商品,增强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信心已变得十分重要,网购平台如果不认真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受损的还是行业本身的发展。净化网络购物市场环境,加大对网络购物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和健康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次座谈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部分电子商务企业代表还对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趋势、监管措施、行业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