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杭民
据7月17日《深圳特区报》报道,7月14日上午,建成不到12年的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公馆大桥轰然倒塌,一辆旅游大巴车坠入桥下,造成1死22伤的惨剧;7月15日凌晨,浙江省杭州市钱江三桥又发生桥面塌落事故,一辆重型半挂车从桥面坠落;此前于7月11日凌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发生坍塌,两辆货车坠落。
5天内惊现3条“短命桥”,足以令我们对公共设施的安全性产生严重质疑。尤其是4年前,网友“天籁慧音”就曾在天涯论坛发帖子说,杭州市钱江三桥安全隐患多。钱江三桥发生坍塌事故后,“天籁慧音”的帖子被称为“神帖”。事实上,类似的预言帖已在网上多次出现。新华社的相关报道发出疑问:网民能预料到的事,为什么政府部门却如此麻木,未能预先防范?
可是,3条 “短命桥”事件发生后,民众听到最多的两个字眼却是“超载”——武夷山市有关部门7月16日透露,武夷山公馆大桥坍塌事故直接原因已查明,是由于重型货车严重超载所致。7月15日,钱江三桥引桥塌落事故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对超载现象描述得详尽无比:监控视频发现有很多违章车辆上桥。以事故前一天为例,零点31分至早上6点,共计50辆货车驶过钱江三桥。今年1月1日至7月15日,有7330辆超过30吨的货车驶过钱江三桥,而超过100吨的货车有1188辆。然而,对于媒体最关心的钱江三桥本身的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却都避而不答,没有正面回应。
唉,“短命桥”都是超载惹的祸!这样的结论,能令民众打心里信服吗?对于武夷山公馆大桥,因为没有更多的信息,姑且存而不论,但笔者所在城市的钱江三桥,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超载导致坍塌,估计杭城民众多数都会摇头——1997年3月试通车的钱江三桥,通车9年后就宣布封桥大修;2009年6月,钱江三桥再次进行全封闭检测。而几年前钱江三桥的总指挥叶德范、副总指挥赵詹奇相继因为受贿落马,更使得人们对桥梁质量议论纷纷。对这些既往事实,杭城民众无不熟谙于心。
正如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周伟所说,钱江三桥设计使用寿命至少有五六十年,建成以后不到10年主桥就要大修,是比较少见的,肯定“有某种原因”。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范建军也承认,“如果不是质量出现了问题,不会大修”。而今天,当坍塌事故发生后,超载论却大行其道,这样的遮羞布岂非比“皇帝的新装”更加荒唐!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指出:“每一起突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损伤政府公信的消极因素,应对得当则可能是增加政府公信的契机。民心是最根本的执政资源。真诚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提振政府公信,自觉维护‘无形资产’,是每个党政干部的政治责任。”把“短命桥”的出现一概归咎于超载车辆,看似可以减缓责任追究的压力,但相关部门是否考虑过回避和遮掩问题对政府“无形资产”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