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让我帮你找回迷失的自己
——第六次“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西行侧记
作者:郝军
图片
图片


    ▲图1:禁毒志愿者与康复学员促膝谈心
◆图2:禁毒志愿者车队行进在曲折的山路上
■本报记者 郝 军 文/摄
  从北京出发,经过陕西的西安、高陵,甘肃的兰州以及青海的西宁、贵德,从宁夏的银川,再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7月中旬至下旬半个多月的时间,5000余公里的行程……第六次“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让强制戒毒者道出心声,也让志愿者团队感受到禁毒的艰辛与希望。
制毒窝点大门被成功打开
  毒品的危害尽人皆知,因此,对打击毒品交易、惩治毒品制贩,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但毒品的暴利却总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禁毒志愿者团队在西宁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10年11月,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侦破了一起特大贩卖冰毒案件,并从案件中得到线索:一男子长期在西宁贩毒,还打算在省外购买制毒原料及设备,自己制贩冰毒。得到这一线索后,禁毒大队侦查员通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杨文德和蔡兴军。
  据查,为了攫取暴利,杨文德曾安排同伙陈执、曹枫等人前往成都等地购买成品冰毒及制造冰毒所需原料等。今年3月17日,城西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得到情报,犯罪嫌疑人陈执、曹枫等人携带大量冰毒,准备驾车于当日返回西宁。通过布控,当日下午16时许,禁毒大队成功截获从成都返回西宁的犯罪嫌疑人陈执、曹枫,同时又抓获两名涉毒人员,当场缴获150余克冰毒。根据新得到的线索,另一组人员在城中区东大街的锦江之星酒店门口将犯罪嫌疑人杨文德、蔡兴军抓获,并在犯罪嫌疑人的指认下,成功打开了制毒窝点的大门。
悔恨的泪水终于流下
  也许每一个吸毒的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主动吸毒的。的确,很多吸毒者是一念之差,堕入深渊。戒吗?要戒,身后是父母妻儿期盼的泪眼;戒吗?难啊,随时随地的一点诱惑,就容易引人走上复吸之路;戒吗?一定要戒啊,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能够重新做人。
  在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志愿者们听到一位康复学员的流泪告白,也正是这样一种在戒与不戒之间徘徊的心声:“1996年开始第一次吸毒,1998年在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戒毒。在戒掉毒瘾12年后,在朋友的圈子里,又复吸了。原想用一个星期就可以戒掉生理上的毒瘾,这样也不会让父母和妻子知道,就在外面租了一个旅馆想把毒瘾戒掉,但是,上午住进旅馆,下午又开始吸了。第二次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半年后,我妻子打电话告诉我,父母都病倒了……这一次,我在这里还要待多久?这一回,我深深感觉,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离父母和亲情越远,可也就越发地思念家人。”
聚集各界力量宣传禁毒
  为了帮助“瘾君子”们摆脱恶习,成立于1997年7月的兰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承担着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两项基本职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所已成为机构齐全、设施较为完善、环境较好的规范化戒毒康复场所,目前已累计戒治、挽救、教育了27659人次的吸毒人员,实现了所内100%的脱毒目标,为兰州市禁吸戒毒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省禁毒委评定为“三级强制隔离戒毒所”,2000年被联合国禁毒署和国家禁毒委确定为全国14家对外交流戒毒所之一。
  其实,让人看到戒毒希望的不仅是强制戒毒所,还有一些默默努力的普通人。王清泉,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15年来,他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制的图板,走遍了西安市区及周围10多个区县、114所中小学,办了大大小小的展览3000余次,行程达6000余公里,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禁毒爷爷”。他也因此先后荣获陕西省和西安市禁毒委授予的“禁毒义务宣传模范”称号。
  2008年,王清泉专门腾出自家的一套单元房,自筹资金,办起了家庭禁毒展。目前,该展览已接待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近万人。近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西安市毒品预防教育清泉基地正式成立。
  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国际禁毒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近年来,毒品犯罪呈现出新型毒品快速增长、吸毒涉毒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凸显出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年“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的重点是宣传刚刚发布的新的《禁毒条例》,把有社会公益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个人,都聚集到宣传禁毒这个平台上来,充分发挥企业、个人志愿者以及专家学者、影视明星等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禁毒宣传的效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我帮你找回迷失的自己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