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重庆保税港区进口酒类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业
洋酒价格比超市便宜四五成
作者:刘文新


  本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8月7日,重庆保税港区进口酒类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业,上千种进口红酒可批发零售,价格普遍比超市便宜40%-50%,而且每瓶酒都将贴有原产地流通追溯标识,以方便消费者识别产品来源及身份。
  8月7日下午,记者在交易中心看到,面积2500平方米的大厅里云集了各类进口葡萄酒和烈性酒,仅葡萄酒就有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1000多种,单价从50元到十多万元不等。
  重庆保税港区(一期)于2010年5月正式封关运行,是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目前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重庆保税港区副总经理黄曲告诉记者,进口到保税港区的洋酒享受的是“境内关外”的待遇,无需缴税,中间环节也大为减少。目前,市面上进口酒的销售环节一般分为进口商、省级批发商、市级批发商等四五个层级,最终通过超市、饭店、酒楼和团购等到达终端消费者,导致一瓶原本仅50元的进口葡萄酒,到消费者手上时售价已近200元。
  最早入驻交易中心的厦门优传供应链公司副总经理李银波介绍说,以前洋酒要通过厦门或者宁波进关,再走公路运到重庆,这样算下来,每瓶酒的运费成本要达到1元。现在通过上海洋山港直接走水路运到重庆,每瓶酒的运费可拉低到0.5元,成本降低了50%。同时,物流时间可缩短1周至2周,仓储成本随之降低。
  据重庆市检验检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交易中心销售的所有进口酒均要求原瓶进口,不允许分装,并且每批都会抽检,保证酒品质量。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该交易中心进口酒的换包、分包等都在其严格监控下,不会出现像达芬奇家具在保税区“一日游”就贴上进口标签的现象。为保障酒品品质,从9月起,每瓶洋酒将贴上原产地流通追溯标识,用以识别其来源及身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洋酒价格比超市便宜四五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