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网上“看病”别被纷繁信息迷惑
作者:唐夏


    ■本报记者 唐 夏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健康成为现代人更为关注的热门话题。网络时代,人们寻医问药有了新途径,疾病常识、治疗方法、医生博客、网络答疑等,可谓应有尽有。有些人习惯有了病先上网,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健康专家指出,网上“看病”,也可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甚至贻误病情,提醒人们网上“看病”别被纷繁信息所迷惑。

上网搜信息大医院排名不靠前

  现在,网上有关健康的信息非常多,可谓是鱼龙混杂,雾里看花。上网搜索某一疾病的就医信息,最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一些不知名的医疗机构,正规大医院的排名并不在前列。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康南分析说,目前主要有两类机构从事网络医疗服务。首先是医院以及临床医生。现在,几乎每家医院都会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刊登本院的综合实力、擅长专业、专家出诊时间等信息。同时,一些临床医生,也习惯于向患者做网络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其次是中介机构。一般病人上网咨询,网站工作人员都会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比如某个病的常见表现、诊断方法和一般治疗方法。如果再问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网站管理员无法回答,就会帮助患者推荐医生。但要想联系这些医生,患者可能需要向网站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与医生直接联系的机会。
  康南认为,网络咨询代表着时代的进步、选择的多样化,一些中介机构网站在帮助病人的同时还能盈利,也未尝不可。但也有极少数不良网站会在宣传方面比较夸张,以吸引患者。这样既会耽误病情,又使患者付出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网络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老百姓上网搜索的就医信息,只是为看病提供方便,并非看病,这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康南说。

看病必须与医生面对面

  网络“看病”,免去了很多麻烦,按方抓药,病也好了,一些网友就会说医生医术高,网上“看病”值,得了小病没必要非得耽误时间到医院。康南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感冒了,在网上咨询该怎么办,医生一般只能说多吃点维生素C、注意保暖、多喝白开水,或者介绍几种非处方药。其实,网上的医生只是告知一些常识,借助网络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这只是医生门诊服务的延伸。
  康南指出,看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第一步,医生要听病人的陈述;第二步,医生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第三步,患者可能还要做化验,或X光线、核磁等检查。这3个部分综合起来才能得出初步诊断结论。但在网上不可能获取这么详尽的病情。例如,一个病人在网上说自己发烧、头晕,但医生显然不可能在网上去检查病人的咽喉是否红肿,用听诊器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因此,看病一定要与医生面对面,医生可以最大程度掌握病情,而不至于耽误事。
  康南告诉记者:“前些日子有位老人的两个儿子来到我的诊室咨询,说他们的母亲腰疼得下不了床,还有腿部浮肿,不能来医院。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是腰椎管狭窄症又犯了,为了让我确信,他们还带来了核磁、CT片,并要求我给老人开些止痛药。我一看片子,发现患者的确有很严重的腰椎管狭窄,同时以往病历还显示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但单凭这些材料,我不能断定老人这次就是腰椎管狭窄症发作。我坚持一定要将他们的母亲接来,看病必须面对面,否则会误诊、漏诊。后来将他们的母亲接到医院,一经检查发现了致命性的下肢血管栓塞,而不仅仅是先前认为的腰椎管狭窄。”

网上求医如何过滤纷繁信息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里既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也不乏陷阱。那么,如何提高甄别能力,对网络纷繁信息去伪存真呢?康南建议:第一,网友所咨询的医生必须是正规医院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关于医生的资质,可以去卫生部网站“执业医师注册查询”栏目获取。网友可将医生的全名输入查询菜单,以辨真伪。第二,网友最好到正规的、较知名的医疗机构看病,毕竟大部分优质资源在公立医院。不要期待在网络上把任何问题都解决。第三,网友在网络上做好看病前的准备。可通过网络了解哪家医院哪个科室在某一领域较出色,可提前查阅出诊时间、到医院的乘车路线,还可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免去半夜排队之苦。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上“看病”别被纷繁信息迷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