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近日,中国烟草总公司下发调整烟盒包装标志力度的《通知》,要求加大警示语字号,并撤销英文警示语。对此,控烟专家指出,烟草企业没有资格调整烟包标志,应由相关政府部门修订。
如今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是一个讲究国际接轨的时代。烟草总公司调整烟盒包装标志力度,虽然向国际靠近了一点,但差距仍然很大。国际惯例是,香烟包装应该保证1/2的面积,至少不少于1/3的面积,用来印刷图文警示。图文警示的内容绝不是我们这样软绵绵的“吸烟有害健康”,而是一个比一个恐怖,有癌症患者的肺、畸形婴儿、阳痿的生殖器、溃烂的口腔等。国际禁烟的经验表明,恐怖的烟盒具有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大大降低了香烟作为送礼佳品的观念;二是孩子们从小就把吸烟与毒害联系在一起;三是让一些老烟民在惊悚震撼之中,乖乖戒了烟。
国外的烟盒是如此,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烟盒也是如此。我国出口到内地以外国家和地区的烟盒,也严格遵守了国际惯例。只可怜了我们内地的百姓。在烟盒上,不仅“有害健康”只是些蝇头小字,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有“天赐淡雅香”、“我心飞翔”、“人为峰”、“天高云淡”以及什么 “醇和”、“特制”等诱导。因为鸦片,我们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在,挣钱买烟,吸烟得病,花钱看病,如此往复,我们似乎正准备重蹈“东亚病夫”的覆辙。
我们的烟盒什么时候才能与国际接轨?5年前,我国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我们一向对外宣称,中华民族是一个守信用、重承诺的民族,是一个愿意负责的民族。时至今日,全民吸烟率不降反升,相关统计显示,二手烟受害者3年内净增了2亿人。根据承诺,中国应该于今年1月9日前在公共和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但这已经是一个笑话了,因为众多室内场所仍暴露在烟雾下。
数据显示,我国烟草工业税利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现在每年利税在全国财政总收入占比超过8%,实现出口创汇每年近10亿美元。有些地方,如云南,烟草工业对GDP的贡献甚至超过了30%,地方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烟草工业。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还在雄心勃勃地实施卷烟品牌“532”发展规划和销售收入“461”的目标,要使“卷烟上水平”。
中国控烟失败,是现行体制的必然。其一,烟草工业损害全民健康,无关国计民生,只因具有高额利润,于是在生产上被国有垄断,相关部门没有动力去转型、去调结构,去下决心立法限制烟草产品的宣传营销。其二,在销售流通领域,实行政企不分的垄断的烟草专卖,轻而易举将高额的税费转嫁给了烟民。这种流通的垄断,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而且使得烟草行业轻易地不断给自己添加所谓的“合法性”,误导公众,使得控烟更难。
不实行烟草工业民营化,不废除烟草专卖制度,在现行的体制下,健康知识的认识和控烟行为的实际转变就会一直处于断裂状态,控烟就会是一句空话,烟盒包装与国际接轨就是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