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春雷)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相关工作情况,称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普遍具有金融功能的目标。
据介绍,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的工作推进计划以2011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起全面推广,所有地区新发社会保障卡均采用单一芯片卡。对于已处于使用中的磁条芯片复合卡,采用自然淘汰的方式进行更换。
根据此前人保部和央行发布的《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主要通过在社会保障卡上加载银行业务应用实现。作为持卡人享有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在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
央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可依托银行现已遍布全国的支付结算网络,为参保人实现持卡缴费、待遇领取、费用结算支付以及异地资金划拨、现金提取消费等提供支付结算手段,推动“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目标的实现,达到功能性和便携性的有效结合,节约社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对于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李东荣介绍,社会保障卡在加载银行应用方面限定在借记应用,不是贷记应用,所以结算范围是有严格界限的。考虑到加载金融功能社保卡是服务于广大境内的参保人,所以使用范围也是在境内。
针对社会保障卡在未来是否会拓展到更宽的领域或者更多的险种的问题,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社会保障卡的应用范围总的考虑是“急用为先、逐步扩展”,最优先的使用领域定在医疗保险的费用即时结算,接下来的功能拓展主要是在群众需求越来越旺盛的养老保险方面,未来会在其他的公共服务方面用这张卡提供更好的支持。
胡晓义介绍,社会保障卡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主要费用由政府承担。对持卡者原则上只收取工本费,费用是20元至25元。目前,许多地区在发卡过程中是减免费用的,特别是对生活困难的群体。
据悉,截至7月底,全国已有170多个地区发行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员达到1.45亿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到今年年底,持卡人员预计将达到1.9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