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
◆工作中的吴邵萍
▼吴邵萍给孩子们上课时的情景
■本报记者 孟 刚
“吴老师,我可不可以和你结婚呀?”
“为什么这么问呢?”
“我不想跟你分开,妈妈说,只有结婚,两个人才能一直在一起。”
……
这是吴邵萍教过的一个小男孩在幼儿园大班毕业前夕说的一番话,稚嫩的言语折射出的是孩子对吴邵萍深深的爱和依恋。而每当谈到孩子,吴邵萍总是说:“我喜欢孩子。看到孩子纯净的眼睛,就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儿。”
2010年,“首届中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结果公布之后,吴邵萍收到了许多来自领导和同事的祝贺短信。“起初,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把自己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做完。”但渐渐地,吴邵萍意识到了这份荣誉的非凡意义。她说:“在中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中,幼儿教师占有一席之地,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的体现。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一直坚守在幼教领域的教师们。”
吴邵萍认为,在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教育中,学前教育最重要。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她就给自己的幼教生涯定下了“爱”的基调,要用自己的爱让身边的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爱孩子——
请蹲下来
“要做好一名幼儿教师,第一要爱孩子,第二要放手去做。”青年教师柏杨永远都记着自己上班第一天,吴园长对她说的这句话。发自内心地爱孩子,是吴邵萍对园内所有老师的第一个要求。吴邵萍对老师们说,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亲近你,喜欢你,粘着你。
每次与孩子对话,吴邵萍总是耐心地蹲下来,嘴角带着微笑;她从不会用手指指着孩子,永远都是“请”的姿态;与孩子相处时,态度永远是肯定和赞扬……诸如此类细节,吴邵萍每时每刻都在身体力行着。
“挚爱、善诱、严谨、宽容”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风,“挚爱”一直被吴邵萍作为办好幼儿园的第一要素。在她眼里,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因为爱孩子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每当有人问吴邵萍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一是建立情感;二是了解孩子;三是愿意付出。幼儿教育首先是爱,爱就是我的教材。一个好的幼儿园老师,必定是爱孩子的。”吴邵萍如是说。
“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再微小的细节,做老师的都不能忽略。”这是吴邵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拿教师的穿着来说,在园里,教师的头发要扎起来,这是为了让孩子能看到老师的脸;戒指和项链要拿掉,否则不小心会碰伤孩子;鞋子要穿平底的,上课时裙子也不能穿,这样方便带孩子做游戏。这些都是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注意的细节。小小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吴邵萍对孩子们的爱。
在园里,大家都知道吴邵萍有以下4个习惯:
一是听不得孩子的哭声。只要有孩子哭,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耐心地给孩子讲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有一次,所有孩子都在教室外面做游戏,只有一个小班的男孩子坐在角落里哭闹着找妈妈,谁哄都不见效。吴邵萍见状便赶紧上前,拉着孩子做游戏,谁知这孩子使尽全身力气挣脱吴邵萍,反而哭得更凶了。“那听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吴邵萍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孩子这才渐渐停止了哭泣。
二是衣兜里总是揣着一摞纸巾。用吴邵萍的话说:“小孩子都爱流鼻涕,我走到哪就擦到哪。”
三是每天中午都要检查孩子的午睡情况。看看孩子们睡觉的时候衣服是不是穿得合适,有没有蹬被子……用幼儿园其他老师的话讲,吴邵萍不但课讲得棒,在护理方面也相当专业。她常和老师们说:“幼儿园不只是带孩子们玩,对孩子的护理也相当重要。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爱惜孩子们。”
四是无论工作多忙,每天早上,总要和孩子们玩一玩。到了寒冷的冬天,孩子们怕冷不愿意到户外锻炼,吴邵萍就跟着孩子们一起拍皮球、跳绳,像个贪玩的大孩子。每次出差回来,孩子们会一股脑地围在她身旁,兴奋地讲述着自己又发明了哪些玩法。
平日里,很多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吴邵萍一般都会详细回答,直到他们理解。成为园长后,她建立了家长沟通制度,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内的情况,让家长们从各方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系列活动。幼儿园还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们参与到幼儿教学中,从而收集他们的意见反馈。吴邵萍还建议家长换位思考,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帮助其正确地解读孩子。
园里有一个叫京京的孩子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幼儿园,吴邵萍便给孩子的家长提了几条建议:“接小孩时不要带零食;接到孩子后先别急着回家,在幼儿园里再陪孩子玩一会儿;每天听孩子讲讲发生在幼儿园里有趣的故事。”京京的家长按照吴邵萍这3招做了之后,发现还真见效,现在京京不仅不哭闹,还总是抢着第一个到幼儿园。“记着蹲下来跟孩子交流,不要让孩子只看到大人的腿。”当吴邵萍对这位家长说出这句话时,这位家长深有触动,瞬间找到了与孩子沟通的方向。
爱教师——
要搭建更大的舞台
对待同事,吴邵萍也处处流露着爱,不仅在生活上关爱,更在工作上给予悉心带动和指引。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便有了吴邵萍和园里老师们的和谐快乐相处。
园里年轻人多,作为园长,她如知心大姐般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园里的老师,关心她们的生活。在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时,园里的青年女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车逐一将她们安全送回家。那段时间,她总是园里最后一个到家的人。
在工作上,吴邵萍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她耐心地指导,从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她不仅认真观摩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与此同时还定期亲自上示范课,让全园教师观摩。
为了给老师提供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吴邵萍又特地从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社科院等教育科研单位请来多位专家作为幼儿园的常驻专家,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研究、点评和指导。为了帮助新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教学要领,她还特意制定了“两教一保”的搭班制度:每两位老教师带一名新教师。“失败了不要紧,还有这么多老师、专家一起来帮忙。你们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退缩。”吴邵萍经常这样鼓励年轻教师。
为了提高教师的摄影水平,更好地记录下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幼儿园组织了教师摄影比赛,并请专业人士进行点评;为了提高教师们的歌舞表演技能,吴邵萍甚至联系了专门的歌舞团和艺术团来园演出,让教师们亲自上阵学习。用吴邵萍的话讲:“良好的文化氛围很重要,我们幼儿园所有的老教师都能把自己的全部经验传给年轻教师。我不仅让老教师带徒弟,还让教师之间互相拜师,让年轻教师得到一种存在感、归属感。”
在吴邵萍的感染下,园里的老师们也产生了深入探讨教学方法的热情。在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下,年轻老师不仅快速积累了经验,也渐渐融入到了创新教学的探索中。
在园外,吴邵萍每学期都会执教示范课,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吴邵萍,她都及时前往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办园经验及教学科研成果。她甚至还远赴深圳、大连、杭州等地,为全国性的培训班讲课。
但是渐渐地,再有人邀请吴邵萍时,她都婉言谢绝了,“请我的老师们去吧,舞台应该更多地留给园里的年轻老师。”在吴邵萍的悉心栽培下,许多老师都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而“勇于放手让年轻人去做”也成为了吴邵萍广受尊重和爱戴的重要原因。“我们幼儿园现在的交流、开放活动都较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天就上调研课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年轻教师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吴邵萍笑着说道,而这淡淡的笑容背后是她无限的从容与坚定。
爱教育——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高度
1983年9月至今,幼教生涯28载,从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成长为受人敬重并喜爱的园长,从“南京市名教师”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再到“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的成长史,奋斗史,犹如一汩潺潺的泉水,沁人心脾,暖人肺腑;更似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品味良久仍意味深长。
随着社会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三代家庭增多,如今的幼教环境和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异。吴邵萍坦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随之而变,这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新课题。当然,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于幼教事业来说,有两点是永远不会变的,一是对孩子的爱,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
好学、勤学一直是吴邵萍保持的习惯,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983年刚参加工作时,吴邵萍只有中专学历,继续上学,多读些书是她最大的愿望。得知市里要举行成人自考,吴邵萍第一个报了名。“我不是不想当幼师了,而是想当一个好幼师。多读点书,开阔眼界,丰富学识,从而让我在岗位上工作得更科学,更高效。”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吴邵萍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上课、学习。就这样,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课程班,她脚踏实地,始终如一。
对待孩子,她放下身段,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对待教师,她亦师亦友,搭建了一个自由的平台让教师们尽情挥舞;对待教育事业,她无止境地探索着,以自己的成长和奉献成就着教师的辉煌。这就是吴邵萍,她温婉谦和,平易近人,没有丝毫作为园长和名教师的高姿态和优越感,她只是用自己发自心底的“爱”书写着幼教事业的每一个精彩。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