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奢侈化消费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作者:邹本堃


    ■本报记者 邹本堃
  零点集团近日发布的2011年针对我国城市公众消费行为的研究发现:与2006年相比,城市公众的奢侈化消费程度正在加深,5年间,有过奢侈化消费的公众比例新增近6个百分点,而且城市公众的奢侈化消费表现出低龄化、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等特征。
  据零点公司总裁袁岳先生解释说,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应区分为奢侈消费和奢侈化消费。其中,奢侈消费的主体是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奢侈品的人,而奢侈化消费是指购买力不足以支持奢侈消费,但将部分购买力集中起来买一些奢侈品的人。
  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2.4%的城市公众有过奢侈化消费,而2006年的这一比例为16.5%,两者相比增加了5.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城市公众奢侈化消费的程度正在逐步加深,这种超过自身购买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趋优消费正在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特征一:低龄化

  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下中青年表示有过奢侈化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18-22岁:29.7%;23-29岁:26.9%;30-39岁:25%),其中所占最高的是18-22岁的90后一代。而40岁以上人群的这一比例则相对较低(40-49岁:21.1%;50岁以上:15.2%)。整体上看,奢侈品消费表现出低龄化的特征。
  从奢侈品消费者构成结构上来看,也表现出低龄化特征。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信息,近3/4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更有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

特征二:城市下移

  从调查结果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2006年和2011年的奢侈化消费比例基本相当(19.3%和20.8%),但二三线城市的比例则出现了大幅提升(13.1%和24.2%),基本上增加了一倍,而且2011年的奢侈化消费比例超过了一线城市。
  实际上,从总量上来看,二三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额比一线城市更高。据2011年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信息,目前我国二三线城市人口是奢侈消费的主要支撑购买力。

特征三:现实主义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公众最心仪的奢侈品和现实中实际购买的奢侈品类基本比较匹配,梦想最多的珠宝(21.4%)、手表(18%)和时装(12.9%),在现实购买的奢侈品中分别排在了第1,第4和第2位。而且从总体来看,城市公众现实中购买的奢侈品都是以实用性和体验性为主。可以说,城市公众在进行奢侈品消费时,是秉着现实主义的思想。
特征四:冲动性相对微弱
  调查显示:2006年和2011年分别有12.3%和14.3%的城市公众表示在买过奢侈品之后后悔了,两次调查的比例相当而且都不高。可以说,城市公众的奢侈化消费已进入一个相对理性认识阶段,冲动性相对微弱。袁岳先生分析表示:目前我国的奢侈化消费稍稍过了炫耀阶段,正在向适应阶段进行过渡。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很少冲动性消费。
  进一步调查显示:18-22岁的青年在奢侈品消费中是冲动性相对较高的,2006年和2011年的比例分别为23.2%和18.3%。从发展趋势上看,青年人有奢侈品冲动消费的比例也在下降。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时尚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奢侈化消费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