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昆
因对医生不信任引发的 “八毛门”事件刚刚平息,另一宗同样反映医患关系的“录音门”事件,又在广东省广州市浮出水面。9月21日,患儿小涵因患手足口病,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治疗,随后经历了治疗、回家休养、重新返院治疗一系列波折。在此期间,患儿父亲因对医生的做法产生质疑,要求全程参与专家会诊讨论并进行录音(据11月1日《羊城晚报》报道)。
诚如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所言,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正因为医学的不确定,患者往往更愿意选择大医院,甚至还会选择多家医院看病。因此,现在回头来看“八毛门”,患儿家长的心态其实非常正常。是的,正因为医学的不确定性,患者必然会对医生的水平持有一定的怀疑——毕竟生命是自己的,而且不可以重来。
于是,我很能理解“录音门”中的患儿家长。他是做煤炭生意的,支付医药费恐怕不是大问题;但40岁生下儿子,理所当然会视为掌上明珠,处处小心谨慎,甚至录音以防意外,也在情理之中。现在来看,他的谨慎还是有道理的:9月29日,医院建议出院继续康复治疗;10月8日,患儿的病情迅速恶化。倘若家长当初听从医院建议办理了出院手续,医院还会负责吗?在治疗期间,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疏忽,搞错了患儿的用药知情同意书,上面显示患儿“巨细胞病毒阳性”,需要使用更昔韦洛,并且还有“应家长强烈要求”等字眼。倘若家长不小心签了字,万一医生真的用错了药,后果谁负责?可以看出,家长之所以会步步小心,正是被医院或医生的一次次漫不经心逼出来的。
更让人悲观的是,不仅医学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医生的医德同样也不确定。于是我们看到:8月24日深夜,上海市宝山区宝钢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身亡;8月3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一名病人在心理医院内上吊自杀,而值班医生两次在距离事发地不到两米的地方打卡,竟然视而不见。类似这样的事例不可能不对公众产生影响。
是的,医学的不确定性本身容易引发质疑,而医德的不确定性则加剧了这种不信任。而要让医院与医生取得患者信任,信息公开与接收监督,无疑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录音门”的出现,却让不少医务工作者感到压力和惧怕。院方声称“为你服务,你却时时提防,心里会很不舒服”。这样的心态是有问题的。医生确实需要尊重与信任,但尊重与信任不是天然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积累才能获得。倘若患儿家长录音在法律上没有问题,那么录音应是他的权利。而对于已经被各种暗箱操作损伤了信誉的医院和医生而言,这次“录音门”应该成为挽回信任的契机——医生们只有学会在“录音门”里坦然工作,才能真正赢得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