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经纷纷开始了他们的求职之旅。然而笔者发现,今年不少大学生在求职中都是全家总动员:自己跑宣讲会,父亲帮着投简历,母亲在家上网筛信息。对此,不少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求职是重要的成长经历,自己动手更重要,并且过度依赖父母也会影响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评价。
中粮集团日前在清华大学举行了2012年校园招聘宣讲会。该宣讲会规定,参加者只能是应届毕业生,且须凭证件入场。不过笔者在会场外各部门的简历投放处见到了不少家长的身影,他们有的在记录招聘信息,有的则和招聘工作人员攀谈:“您这工作解决户口吗?”“需不需要驻外吗?”家长徐先生说,儿子正在听宣讲,自己则在外面多咨询,这叫打配合。
笔者注意到,父母和孩子一起求职的并不在少数,有的家长甚至从外地赶来北京“常驻求职”。在北京大学五四多功能厅里举行的中央电视台校园招聘宣讲会上,家长陆先生边仔细听讲边做记录。他说,自己是山东人,这次来北京专门帮女儿求职,“女儿上网发简历,我和她妈就去听各种宣讲会、招聘会。”陆先生说,现在启动招聘的都是些大单位,他们打算全家上阵,帮女儿尽快找到工作,“我们打算至少在北京呆一个月。”
对于全家总动员的求职方式,不少大学毕业生表示理解。他们说:“找工作是大事,父母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未尝不可。”不过也有学生认为,找工作是自己的事,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应该再麻烦父母。
对于毕业生求职全家总动员的情况,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都表示不建议这么做。他们说:“找工作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成长的第一步,求职对自己的沟通、抗压等许多能力都是一次锻炼。”此外,一家央企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依靠父母找工作会影响他们对学生的录用评价,“我们可不想招‘带保姆’的大学生。”
(张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