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本堃
“逃离北上广”说出了不少在超大城市打拼无果后毅然选择在省会或更小城市发展的年轻人不得已的心声。但最近,在逃离之后仍然回到北上广的现象似乎又成为了一股大潮。
那么,超大城市的生活真的令人无法舍弃吗?近日,零点集团对上海、北京、成都、沈阳、西安、广州、武汉、大连、厦门、济南10个城市的3247名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一项调查。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都市生活依然是人们心之所向,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普遍有向更小城市甚至农村流动的意愿。如同北京市和上海市拥有大气的学术、政治氛围及开放的国际环境一样,不同城市都在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塑造着各自不同的城市吸引力。
生活在超大城市,冷暖自知
此次调查研究显示,虽然38.1%的人认为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更幸福,但同时也有33.9%的受访者推崇如省会城市这样的大城市,比例仅比超大城市低了不到5%。“居长安大不易”,超大城市的惊人房价、昂贵物价及巨额的时间成本足以抵消普通人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该调查发现,有高达48.4%和55.9%的北京及广州市居民认为生活在省会城市、中小城市甚至是小城镇和农村更加幸福,而上海市居民显然不赞同这一观点。上海居民认为在超大城市以下的行政地域生活更幸福的比例仅为21.2%。但在很多省会城市的居民心中,愿意向低一些层级的城市、城镇甚至农村寄托幸福感的比例也很高:除沈阳外,大连、厦门及武汉等6个城市的居民都认为在省会城市以下的地方生活会更幸福。
当越来越多的人心怀蓝图奔向都市时,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城市越大、幸福感就越强吗?
最想定居的城市:首选本地
尽管不少人觉得到规模小一些的城市去生活会更幸福,但此次调查同时还发现,各城市居民最想定居的城市仍首选本地。有高达85.5%的上海市民肯定了上海是自己最想定居的城市,北京(66.5%)及广州(65.3%)紧随其后。在其他此次调查涉及的城市中,除沈阳外,均有过半居民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此外,北京、上海依然是其他地区居民最想移入的城市。分别有近二成的非北京市民(17.8%)和非上海市民(14.4%)选择这两座城市为最理想的定居城市。
城市魅力,因不同而闪耀
经济发达程度、国际化程度及生活便利性是人们考量是否适宜定居的关键因素,但不同的城市也凭借着独特魅力塑造着自己的吸引力。例如首都北京的高校氛围(32.6%)、成为公职人员的机会(29.8%)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性(29%)等都无疑具有突出的优势;而上海市的国际化程度(44.8%)、业余生活丰富性(36.3%)及就业机会(35.8%)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