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白云山事件凸显药品贴牌之忧
作者: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贴牌生产最早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它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附加值。近年来,由于药品生产流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使我国低水平重复严重的医药产业竞争矛盾更加凸显,药品工商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贴牌生产也逐渐成为趋势。
  近日,包括白云山感冒清胶囊在内的两款中成药在香港因被查出西药成分而被指令回收。记者调查发现,此事或是药品贴牌惹的祸。
白云山贴牌药下架
  香港卫生署近日表示,“白云山感冒清胶囊”中查出了微量的扑热息痛成分。虽然至今未接获任何与该产品有关的不良反应报告,但任何人售卖药物而其性质、物质或品质与购买人所要求的药物所具有者不符,有可能违反香港法例第一三二章《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
  针对香港卫生署指令回收白云山牌感冒清胶囊一事,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声明称,被抽检出含微量西药成分的批号为113004的感冒清胶囊,是该厂按照与香港达之行贸易公司(下称达之行)签署的《出口加工委托协议》内容进行加工的,“该批次的委托加工范围是进行药品外包装工序,因此,不存在在该工序中人为加入或混入西药成分的可能性”。
  白云山制药总厂有关人士表示,该厂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加工产品处方工艺、质量标准按照GMP规范进行生产,所加工的产品全部出口香港,不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同时,委托方提供的处方中并不含有西药成分。目前,该厂正与达之行进行沟通,了解药品包装前工序中混入化学药成分的可能情形。
  尽管问题还没有查清,但祸起贴牌药这个事实已经明朗。白云山事件涉及的两方,白云山制药总厂既是受委托进行产品外包装加工那一方,但同时也是“白云山”商标的许可方,而香港达之行则是该产品生产的委托方及在港经销商,另外同时也是“白云山”商标的被许可方。简而言之,就是达之行的产品贴了“白云山”的牌,同时又委托白云山制药提供外包装。
贴牌药渐成趋势
  2005年,境内药品委托加工放开,药品贴牌在境内由此流行,尤其是OTC药品和仿制药领域。
  白云山事件中,既有挂牌行为,也有委托生产行为。不过,记者在药店走访发现,药品包销让贴牌药称霸药店。以最早开始发展自有品牌药品战略的海王星辰药店为例,其连锁店中清热去湿的“小柴胡颗粒”架上,放在货架上端的是“海王金象”和“潜龙”两个牌子的小柴胡,白云山光华药业的“小柴胡”则被摆到了货架的最底层。在北京小营路附近的药店,当得知记者要购买补钙产品时,销售人员立刻热情地把记者带到了保健品区而非药品区;记者问起某个品牌的眼药水,销售人员却表示没有,并给记者推荐了好几个不知名品牌的眼药水。
  老百姓大药房一位资深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不少药店都以贴牌药为主打产品,以提高利润。目前贴牌药品集中在OTC类药品中,而且是消费者购买药品通用名普遍的产品,如感冒药、外用药、中成药类等。例如,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中药类清热解毒的银黄颗粒、抗病毒的板兰根颗粒、外用药类的皮炎平,等等。
  “药品贴牌生产越来越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GMP改造完成后,一些大型制药企业需要贴牌生产以提高设备利用率;二是有些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了部分药品生产批文,但他们没有生产线,只好选择贴牌生产这种方式;三是不少医药贸易公司看中了某类产品,想向上游生产环节延伸,因为缺乏生产线等因素,只好选择委托有生产线的厂家生产。”这位销售人员说。
产品质量藏隐忧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达五六个,平均流通费用率高达12.56%,是发达国家的三四倍。流通费用嫁接到药价上,进一步导致药价虚高。药品贴牌降低了流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利于民。同时,贴牌产品的出现可以让老百姓在选购同一类药品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贴牌生产中,挂牌生产方式使品牌附加值得以体现,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品牌打造和维护意识。
  不过,贴牌生产使利益分化。包销形式受托企业只赚取加工费,为此常常将通过药品检验合格这一质量底线就视为“交差”。而委托企业为了赚取暴利,极有可能擅自贴牌,甚至定制贴牌假药。“套牌”形式推广的是别人的品牌,品牌的利益获得者主要是拥有品牌的企业,加工企业容易产生“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心态。同时,由于品牌效益与加工企业割裂,不存在“砸牌”风险,偷工减料、降低条件生产的违法成本更低更单一,从而增大了违法机会。另一方面,药店包销也使得品牌药品遭遇终端拦截,老百姓“被选药”。
  白云山事件并非孤例。今年5月,贺某贴牌生产“晴旺牌大力丸”案宣判,贺某伪造批文,委托他人贴牌生产并销售含西药成分的“晴旺牌大力丸”被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5万元。今年4月,沈阳森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也因贴牌假药受到当地药监部门的查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品牌保护】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白云山事件凸显药品贴牌之忧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