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有4个机构红章的《获奖通知》 计明明/图
近日,江苏、北京等地多名小学生未投稿却收到了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发来的《获奖通知》。该《通知》上写到,只要订书10册以上,就能收到收录其作品的优秀作品选和奖状。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这其实是一起典型的披着评奖外衣的敛财活动。
对此,教育专家呼吁,这种敛财式评奖以不法手段牟取巨额暴利,歪曲孩子的价值观,冲击权威的评奖体系,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
天上掉下大奖,孩子家长很纠结
在江苏省南京市一所小学念三年级的小伟日前收到一份意外的《获奖通知》。该《通知》上写道,她的作品经提名、复评层层选拔后,报评委会研究,被评选为本年龄段20名获奖者之一,并被评为银奖。”小伟说,她的作文原本是登在一家媒体上的,根本没有给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投稿。他表示:“得奖了应该给我奖励啊,怎么还要花钱买书!”
这天上掉下来的大奖不仅让孩子感到困惑,也让家长纠结。“现在的骗子把手伸向孩子,真可恨。”家住南京市龙江小区的刘先生表示,这段时间,很多朋友的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后,都收到了来自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的获奖通知,有的朋友明知是假,但为了提高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只好花钱买了作品选和奖状。刘先生说:“我既不想寄钱给骗子,也不想置之不理,影响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真是很纠结。”
江苏省徐州市的于先生表示,新学期开学不久,他女儿在《小主人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被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评为了银奖。女儿接到信后一直处在兴奋中,对写作文充满了热情,整个人也变得自信起来。“虽然明知是个骗局,但考虑女儿的情绪,还是花了288元订了10本书,最终买了这个奖。”于先生说。
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江苏、北京、陕西等地的很多小学生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部分家长考虑钱不多,为鼓励孩子,于是就花钱买个荣誉。
评奖主办方资质存疑问
为了解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究竟是真是假?笔者根据获奖通知留下的信息,几经周折找到了该大赛组委会的办公地址——北京市左安门外南方庄一号富安大厦1010室。
笔者走进这个门口没有任何标识牌的房间后看到,地板上等待外寄的书籍包裹堆得有近一米高,3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填写快递详情单。当笔者以获奖学生家长的身份询问情况时,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工作人员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不耐烦地说:“获奖情况不是通知上都说的很明白了,只要打钱过来,我们就发书、发奖。”
随后,笔者要求拿一本样书看看,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你都没汇钱,现在出版的作品集中还没有你孩子的作品呢,我们会在收到钱后的两个月内重新出版有你孩子作品的《优秀作品选》。”工作人员解释说。
此外,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笔者看到印泥上排放着4枚印章,并且桌子上一叠奖状已经盖上了4个红红的印章,和获奖通知上的印章相同,分别是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北京千千结文化中心、中国新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
此外,笔者还仔细留意了地上待寄书籍包裹的邮寄详情单,了解到,这些包裹将分别被寄往江苏、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显然,很多家长已经向这次评奖活动汇款,购买了收录自己孩子作品的《获奖作品选》。
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组委会称,此次大赛由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等机构支持,由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北京千千结文化中心等共同组织,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然而,当笔者在与清华大学新闻中心核实时,对方却表示,清华大学没有文学研究所这个机构。此外,笔者在北京市工商局主办的北京市企业信用网上查询获悉,北京千千结文化中心于2008年12月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万元。笔者疑惑,这个成立还不到3年的机构又如何能成功举办14届大赛?
笔者随后又通过民政部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查询,但也找不到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的登记备案记录。而按照规定,全国性的合法组织必须在民政部登记备案。另据江苏省公安厅一位印章管理专家表示,印章只能由所属单位和机构持有,本次大赛一位工作人员持有、使用4枚印章,显然不妥。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各方情况看,“中国青少年作家杯作品大赛”显然是打着国字号社团组织名号,从网络上收集刊发在报刊上的小学生作文,并根据作文中留下的地址信息寄发获奖通知,要求家长出钱买书,借此敛财。
谁来遏制敛财式评奖
敛财式小学生作文评奖不仅骗取了家长的钱财,还严重冲击了孩子的价值观,更可能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教育专家表示,教育、民政部门应联合有关执法部门联手执法,遏制教育领域日益泛滥的敛财式评奖。
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在多数敛财式评奖中,其“国字头”的协会是假的,公章是假的,奖状也是假的。可以说,除了敛财这个目的是真的外,其余都是假的。
“敛财式评奖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长期从事小学教学管理的冯爱东校长表示,骗子正是利用家长“孩子证书越多,越有竞争力”的心理,精心设计名目繁多的评奖活动,有的还在北京举办各种颁奖互动环节。而少数家长、孩子的虚荣心,又进一步给骗子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冯爱东认为,教育孩子,家长不能急功近利。家长花钱可以买来奖状,但买不来孩子的能力。广大家长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和保护孩子不受敛财式评奖的冲击。
教育学博士、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说:“在各类敛财式评奖中,针对孩子的各类评奖最为恶劣,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刘林认为,遏制小学生作文敛财式评奖应双管齐下,一方面各级工商、教育、民政部门应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从源头上防堵漏洞;另一方面,广大老师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自觉抵制这类评奖活动,不给其生存的土壤。
(凌军辉 叶 超 李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