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近日,华北地区遭遇持续大雾天气,首都机场进出港航班取消100余架次,万余名乘客延误。航班延误,本该由航空公司赔偿乘客。然而,真正能获得相关赔偿的乘客少之又少。对此,不少保险公司趁机在网站、机票销售网点等渠道力推航班延误保险。
航班延误频繁
经常出差的“空中飞人”张先生向记者抱怨:“不管是哪家航空公司,都碰到过飞机晚点、航班取消的问题,少则等一两个小时,多则等上超过七八个小时的也有,航空公司也不会给什么经济赔偿。”
民航部门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年,主要航空公司计划航班188.8万班次,航班正点率为75.8%;中小航空公司计划航班26.0万班次,航班正点率只有68.8%。其中,南方航空准点率为71.3%、海南航空为68.7%、四川航空为67.9%、山东航空为 64.6%;昆明机场为77.3%、重庆机场为 71.6%、首都机场为69.0%。差不多坐10次飞机,就可能遇上3次延误。“这个数字还有水分。很多时候是我们先上飞机,上机后被通知什么流量管制需要等待,然后就在机场飞机上耗上一个小时。”张先生说,民航的规定是,航班门关上,就等同于起飞,那么拖延的时间便不算在延误率中了。
出现航班延误,航空公司的通常做法是:给候机乘客发放餐饮,更长时间则是安排住宿。因而,痛苦的消费者针对航班延误的投诉也是日益激增。2009年,全国消协受理的航班延误投诉量同比上升44.4%。2011年上半年,中消协统计的航空运输投诉量,又同比增长了3成。
险企力推延误险
针对航班延误,有关人士开出处方,推出航班延误险险种,由保险公司来为航班延误乘客损失埋单。此举迅速得到了险商的积极响应。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各险企推出的航班延误险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新版航意险,二是旅游险附加延误险,三是专门的延误险。
例如,南航和美亚保险联合推出的新版航意险就将飞机延误涵盖其中。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有通过南航网上购票,并购买每份20元的航意险,航班延误4小时可赔付300元,航班延误8小时赔付600元,且最高赔付600元。”
平安保险则针对旅行延误推出了相应保障计划。如平安自助游保险经典型、尊贵型套餐就增加了航班延误险,因天气、自然灾害、恐怖分子行为、航空管制、航空公司超售等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每次延误4小时以上可获赔偿200元。据记者调查,保险公司在售的境外旅行险产品,基本都涵盖“航班延误”责任,区别只在于延误时限和赔付金额。
另一种专门的航班延误保险,目前在航空公司的官方网站、携程等旅游网站以及在一些机票销售站点都能买到。如人保财险与国航推出的“关爱航空旅行保障计划”,保险价格为20元,如飞机延误4至8小时,可获赔300元;延误8小时或以上可以获赔600元;行李延误8至16小时可获赔500元,如延误16小时或以上则可得到1000元的补偿;如飞机航班取消,则被保险人可获得300元的赔偿。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商务人士来说,这样的保险应该有很大的市场。对于后续行程已经安排妥当、酒店已经预订的家庭游客、自由行游客来说,这样的保险也有一定的必要,可以减少损失,有时候更重要的是达到一种心理平衡。
多数消费者表示不会购买
对于延误险,接受记者采访的肖小姐表示震惊:“我们掏钱买保险,然后由保险公司赔付。那不成了我们自己给航空公司延误买单?”肖小姐认为,不管买不买保险,航班长时间延误,航空公司都应该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民航局对此也有明确规定。
保险公司解释说,航空延误险赔付与航空公司补偿并不冲突,若乘客购买了航班延误险,有可能从保险公司、航空公司分别得到赔付。
尽管如此,消费者张先生还是表示担心。“上保险的话,要获得赔偿肯定还需要办理很多手续,赔偿金额也不多,不值得这么麻烦。”张先生说。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记者调查发现,各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均需投保人提供航空公司航班延误证明,以及登机牌等证明。但是,目前对于延误原因及时间的界定很难。以延误时限为例,相关保险一般以4小时为赔付起点。有的规定是连续4小时,有的则是累计4小时,有的则解释为“出发延误4小时以上,但抵达未超过4小时的不获赔付”。
律师指出,航空公司自身在面对乘客航班延误的索赔时都百般推脱,很难期待保险公司在事后会进行积极的赔付。如果航空公司不开具航班延误证明文件,消费者也就无从获得保险理赔。
据悉,携程旅行网此前就航空保险购买行为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人们对频频遭遇的航班延误非常头疼,但六成旅客并没有因此尝试通过购买保险获得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