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莫让假消费伤了真内需
作者:周人杰


  ■周人杰
  近日媒体报道,一只成本400元、市价600元的不锈钢锅,若想进入浙江省杭州市的大商场,就得按照2000元的标价来卖。理由很简单:一方面,商场的运营成本和进场费得有800元左右;另一方面,则是一些高端购物者“只选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错觉,让商家误入了“越贵越卖,越卖越贵”的怪圈之中。
  其实,此类违背价值规律的 “怪圈”并不罕见。据商务部的调查,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价格比美国和法国售价分别高51%和72%。与此同时,以茅台酒、古驰包为代表的奢侈品却还在“逆市热销”。
  究其根源,除了价格监管的缺位、消费理念的不成熟以及可能的公款开销,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高收入者过于旺盛的消费需求。
  这种不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消费需求,被形象地称之为炫耀性消费,即有闲阶层滥用难以正常消费掉的超额利润,所进行的炫耀社会身份的消费活动。由于财产性收入的畸高不下,少数人一边挤占了普通民众的收入空间,一边却因个体消费能力相对有限,进而导致了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的绝对下降。
  通俗地讲,就是想花钱的人没钱花,有钱花的人又花不完,最终沦为借助炫富行为来表现金钱力量的假消费,结果却使整个社会的真实消费需求显著下降。
  当代中国,伴随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相对下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被不断拉大。先富阶层一掷千金的炫耀,不仅有悖于主流价值理念,还会对内需扩大形成反向推动力,长此以往将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伤害。
  单就经济层面而言,劳动报酬的相对下降会影响消费能力的提升,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不振在削弱民众福利的同时,还会将疲软传导到实体经济。而实业若不兴,就业必不稳,收入分配差距又将进一步恶化。事实上,无论是美国史上大危机前虚幻的财富泡沫,还是本轮国际金融海啸中华尔街巨头的高薪,都诠释了恶性循环陷入危机泥淖的梦魇。
  国之本在于厚民生,民生之本在于扩内需、稳就业。一口锅的问题,靠市场秩序的整饬即可,而内需问题就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莫让假消费伤了真内需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