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燕京
从消费者的投诉中是最能看出产品所存在的问题的。净水器从产品质量到售后服务,都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产品质量难放心
北京张女士打电话到本报投诉称,已经安装使用了1年零3个月的净水器在去年十一她全家外出时漏水,不但把整体厨房泡了,还把楼下的屋顶浸湿,给楼下修屋顶就花了1000多元,可是厂家根本不管。
天津的夏女士也投诉称她买的净水器是炭过滤的,后来听说炭过滤,炭的质量差别很大,有椰壳炭、果壳炭以及煤质炭等,不同的炭吸附能力悬殊,净化效果也不同,而这种隐性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很难察觉。
记者随后了解到,净水器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活性炭,而活性炭材质差异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因此,一些小厂就用低价煤质活性炭替代椰壳活性炭,拿回收塑料替代食品级塑料用在涉水部件上。更有甚者,有些活性炭生产企业回炉处理报废的活性炭,再冒充新品卖出或掺进新活性炭中,以降低成本和售价。
技术名词看不懂
福州消费者林先生在本报QQ群留言说,他想让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喝上健康水,买台净水器,可市面上净水器有好几种,既有三重四重过滤的,也有银离子、纳米膜、分层树脂床、专利打褶膜、臭氧灭菌的,让他看花了眼。
云南消费者刘先生也表示要买台净水器,但是衡量、比较了1个多月,就是不知买什么样的,市场上的技术名词太多,根本没办法比较。
记者在市场上看到,许多净水器在广告中打出了亲水膜、纳米膜、超滤膜、纯晶技术、远红外矿化等高科技名词。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虽然使用的概念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强调能达到各种防病治病的功效。而不同产品的价格差异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更是让人无所适从。
其实,早在2005年7月11日,国家相关部门就曾发布公告,揭露一些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销售涉水产品时,擅自以“离子水机名义宣称其可制备离子水或碱性水,并大肆宣传具有各种保健功能,有的甚至擅自标注有相关部门许可批件,欺骗、坑害消费者”,并重申“涉水产品不得宣称任何保健功能”。
售后服务欠周到
上海一位消费者打电话到本报投诉说,使用了两年后,他才发现自己家的净水器安装在了总阀门上,这样不光喝的水,就连洗澡水、冲座便器的水用的都是净化水,降低了滤芯使用时间、提高了使用成本。但是当他发现问题后打电话给厂家售后服务要求改换安装位置时,却迟迟得不到答复。
山东王先生2008年安装了净水器,去年3月,净水器出现漏水,联系厂家的售后服务,对方上门检查后让他花500元更换了一个新的滤芯,并保证可以使用2年。但使用了不到半年,净水器就又出了问题,对方上门后却表示所换滤芯不是他们公司的产品,拒绝为其免费更换。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净水器行业在售后服务上整体水平都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小规模企业比较多,无力承担售后服务的成本。甚至有消费者反映在购买了净水器后连更换的滤芯都没有。售后问题已经成为了净水器快速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