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索、复制、粘贴就能攒成一本教辅书
“曾经有书商拿着书找我推销,声称可以给近一半的折扣,让我介绍给孩子们买,但被我拒绝了。我知道,他们声称是名校或名师编撰的这些书,其内容多半是在各处复制粘贴来的,而所谓的名师和名校也只是挂名。”在北京市丰台区当英语老师的李然如是说。
当下,许多教辅书换个封皮,再写上新题型、新大纲等字样就可以吸引住家长和学生眼球,但其内容大部分是从其他地方复制来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在市场中滥竽充数的劣质教辅书,不仅让家长损失了钱财,还让学生浪费了时间。而劣质教辅书层出不穷的原因,是制作的低成本和销售的高利润。
复制粘贴就能成书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图书卖场,教辅类图书种类繁多。然而,在这些教辅书中,不乏有滥竽充数之辈。据了解,目前仅封面上印有“黄冈”字样的教辅书就不下10种,而一些挂有名校名师字样的教辅书往往还被列入“畅销书”行列。
一名初三年级学生说:“现在在两三本教辅书中,有几套完全相同的模拟题是很正常的,我做题时常会遇到重复的题目,很浪费时间。”一位家长也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劣质的教辅书看了真让人失望。”
首都师范大学的在校生小蔡说,她和同学都在位于北京市定慧寺桥附近的一家公司做教辅类图书编撰。“其实,这种书很好‘攒’。图书公司给我们书目,我们去网上找内容。如今的编书已经算不上是‘编’了。我们在网上搜索、复制、粘贴,拼凑一下,就成了一本书。我也觉得这很对不起读者。想认真弄,但时间又不允许。”小蔡说。
仓促出书只为牟利
对于教辅书粗制滥造的问题,人民出版社的卢编辑表示,教辅书在图书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对于如此有“钱途”的板块,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目前,国内不少教辅书都是合作出版的。然而,名义上是合作,但其实很少有出版社亲自操刀,大部分出版社只是在编完后略翻一遍就成书了。其中不乏有书商为挤压成本,雇佣学生四处粘贴,仓促成书的情况,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这些劣质的教辅书多半会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出去,他们的销售渠道往往是先推销给老师,再由老师销售出去。尽管价格较低,但仍有赚头。
另据一名书商透露:“在市场上,劣质教辅书除了内容同质化以外,还存在着侵权问题,部分劣质教辅书是盗印出来的,它们的成本更低,在发行过程中层层加回扣。”
建议选购专业出版社编制的教辅书
教辅书的质量关乎学生的未来,新闻出版总署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规定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出版单位每年须向总署提出选题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出版。然而事实上,以合作出版的形式变相买卖教辅书的现象一直屡见不鲜。
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负责图书编辑培训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对于中小学教辅读物的质量非常重视,所有的责任编辑都必须经过培训后,执证上岗,图书质量是有保证的。这位工作人员建议,家长和学生在购买教辅书时,最好选择教辅类专业出版社编制的,因为这种出版社一般都会对合作类图书和教辅书进行严格把关。
此外,出版业有关人士认为,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应把教辅书的管理落到实处,并且采取切实措施,杜绝一些学校或教师向学生兜售甚至摊派教辅书的行为。 (赵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