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速度和力量的影像折射
作者:任震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任震宇
  2011年底,一连两部以赛车为背景的国产电影连续上映,开国产赛车电影种类的先河。而在世界的电影市场上,赛车电影一直是很受欢迎的种类,甚至很多动作片也引入了大量赛车元素。为什么赛车会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种类?究其原因,赛车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容忽视。
银幕上的风驰电掣
  2011年底,《赛车传奇》和《极速天使》先后上映。实事求是地说,在2011年的国产片大军中,这两部电影可以算是平平无奇之作,与同时期上映的《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相比,无论是影响力、口碑、票房都无法相提并论。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两部片子毕竟在中国内地的电影类型中开赛车电影的先河。
  实际上,赛车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早已是一个成熟的类型。这类电影往往以赛车大赛为背景,以赛车手为主角,围绕着车手或者车队在场上场下的斗争,再加上诸如爱情、阴谋、兄弟情义之类的元素作为调料。或者更进一步地加入特工、反恐等元素,使之成为赛车+动作电影。有点思想深度的拍摄者则还可能加入对人生的思索,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之类的内容,使之更有文艺范儿。
  这类电影不乏优秀之作,比如著名的赛车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已经一路拍到了第六集,故事也从最初的赛车发展到赛车+警匪的动作电影大杂烩。而《车神》则是一部根据法国漫画改编,阐述赛车文化精髓的商业电影,深入展示了欧洲拉力赛、勒芒24小时等欧洲著名汽车赛事和幕后的精彩故事。至于动画片《赛车总动员》更不用说,是动画片中赛车电影的优秀代表。
  而在华语电影圈,香港的赛车电影也已经很成熟,不少名作早已经脍炙人口。比如周润发主演的《阿郎的故事》,被评价为最让人感动的赛车电影(摩托车赛车)。而成龙的《霹雳火》,刘德华的《烈火战车》《天若有情》,乃至周杰伦的《头文字D》,都是华语赛车电影的杰出代表,以其不同的特色赢得观众喜爱。
  应该说,有着紧张刺激汽车追逐场面的电影很多,各种动作片中可以说都有汽车追逐场面,但是它们都无法取代赛车电影。赛车电影之所以能如此受观众喜爱,乃至于能够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型,则与独特的赛车文化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赛车文化的独特魅力,才催生出了优秀的赛车电影。
赛车文化的遗传密码
  赛车文化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来自于赛车本身的特点:一是对于速度的迷恋;二是工业化时代人类对机械的独特感情。
  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汽车联合会副主席严建昌认为,“赛车运动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实际上就是速度与大自然的结合,通过自己技能的体现,挑战自我。这是吸引广大爱好者和吸引广大车迷的一个重要因素。”
  曾有医学研究证明,人类对高速的迷恋是因为在高速状态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会激发大脑的快感,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更刺激”。而汽车作为人类所能驾驭的高速物体,被寄予了人类超越自身极限来体验高速所带来的刺激的希望。
  但普通的汽车,极限高速不过200公里/小时,由于交通法规以及驾驶能力的限制,一般人驾驶汽车时最高速度也不过120公里/小时左右,而赛车场上的最高速度甚至可以达到300公里/小时以上。“一般人会想,如果我的车开到200公里/小时的时候,车会怎么样,感觉会怎么样?所以有很多人想了解、想知道、想体会,这在正常的公共道路上是不可能做的,但通过赛车场,就可以做得到。”严建昌表示。这让赛车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也让赛车电影同样受到欢迎,观众通过电影中紧张激烈的赛车场面,在安全的环境中获得高速状态下才会有的刺激。
  人类对于赛车的迷恋,另一原因则是对机械的独特感情。在工业时代,用千万个零件组装起来的汽车,有着独特的机械美感。在爱车之人的眼中,它已经不是冷冰冰的机械,而是一种机械生命体,它有着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脾气,自己的灵魂。尤其是赛车,作为人类所能制造的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动力强劲的赛车如同一头桀骜不驯的机械猛兽,而车手则是驾驭这头猛兽的勇士,赛场上的角逐是机械猛兽和勇士携手并肩的战争,它所体现的却是一种对于社会价值的追求,其中也包含着人类伟大的冒险精神。在这里,速度和力量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最高价值的代表。而相比赛场上短时间的奔驰,赛车电影则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交代了勇士是如何驯服这头机械猛兽,如何与其建立感情的过程,这让观众更有亲近感与参与感。
  对速度的迷恋,对机械美感的追求,构成了赛车文化的基本遗传密码,也成为解读赛车电影的关键。
  赛车电影需要赛车文化的支撑
  作为内地赛车电影的开山之作,不论是《赛车传奇》还是《极速天使》应该说还都充满了稚气。牵强的情节、让人兴奋不起来的赛车场面,甚至演员的表演都乏善可陈。尤其是《极速天使》,作为少见的以女性车手为主角的赛车电影,更似一部赛车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赛车场是公司办公室的马甲,四位女主角的赛车大战也是办公室斗争和情场战争的改头换面版。
  而究其原因,除了投资、制作等主观因素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则是中国内地对于赛车文化的沉淀还不够深厚。
  早在汽车诞生不久,赛车运动就在西方应运而生。著名的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诞生于1923年,迄今已经举办了78届。最顶级的赛车比赛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则诞生于1950年。号称最艰苦的达喀尔拉力赛也诞生于1978年……都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培养了一大批对其深感兴趣的粉丝。
  中国进入汽车社会仅仅十余年,而从第一代职业车手卢宁军于1985年投身于职业赛车运动开始算起,中国正式接触赛车运动也不过20多年时间。虽然近年来中国的车手已经开始在国际赛事上取得好成绩,并开始承办一些国际赛事,但无论赛车爱好者的比例,还是赛车文化的沉淀积累,和那些长期开展赛车运动的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不论是电影制作人,还是广大受众对于赛车文化都比较陌生,所拍摄的赛车电影自然也难以找到赛车的独特灵魂。
  值得庆幸的是,《赛车传奇》和《极速天使》毕竟已经走出了内地类型电影中赛车电影的第一步,而赛车电影的出现对于培育赛车文化,乃至汽车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推动。业内专家指出,这样的电影将会促进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也将促使大众更关注车辆性能,并逐渐使国内大众形成自己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汽车·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速度和力量的影像折射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