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擦亮眼睛 拒绝假药
作者:唐夏
图片


    ■本报记者 唐 夏
  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但近年来,制售假药的犯罪活动一直未停息,假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务院2月13日发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目前药品安全风险仍然较大,制售假药现象频出,利用互联网、邮寄等方式售假日益增多,有些假药甚至进入了正规流通渠道。”
  假药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在购买、服用药品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本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莫轻信根治慢病的“神药”
  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出8次“关于查处XX假药的通知”,涉及33种假药。盘点假药名单,可以发现,这些假药以“治疗”慢病为主,除了慢病患者众多外,此类药品见效慢,老百姓即便服用了假药也不易觉察,所以深得制假者的“青睐”。
  在各种慢病中,制假者也是有所侧重的,最爱“治疗”的是糖尿病、关节炎、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在8份查处假药通知涉及的33种假药中,标称治疗糖尿病的占了3成,共10种,如“益肾糖灵胶囊”、“胰复清片”、“宜康活力胶囊”“拜耳·胰康王”、“生津胰康肽胶囊”等;标称治疗关节炎的假药有6种;还有5种标称治疗呼吸道疾病;4种标称治疗高血压。
  在宣传上,假药都喜欢虚张声势,最常见的手法是编造一个貌似权威的虚假机构,作为假药的出处。如“胰复清片”,标称研制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中医科学研究院”,可只要上网检索,就会发现该机构并不存在。此外,还有“中国(国际)中医药糖尿病研究总院”、“中科院脑病研究中心”等子虚乌有的机构。
  也有胆子大的,直接盗用正规厂家的国药准字号,甚至连厂名都盗用。比如“同仁清肺胶囊”是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可它盒上印的“国家药准字Z20025240”却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到,但仔细检索就会发现,这个号对应的实际上是贵州某药业公司生产的“肺力咳胶囊”。如果消费者看见有国药准字,就放松了警惕,难免会上当受骗。
  有些制假者已经不满足于假造个国内机构,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制药巨头。于是,出现了“拜耳·愈压宁”、“辉瑞健脑回春丹”等奇怪的名称。
  这些假药的包装和宣传材料上往往伪造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某医学中心或医学会等政府部门或组织机构的名称,指定、推荐该“药品”为治疗疾病、康复保健的唯一或者最佳产品;声称可以治愈某些慢性疾病、疑难杂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牛皮癣、红斑狼疮、乙肝、痛风、风湿等;同时以“政府官员”、“权威专家”、“患者”的名义,使用绝对化、承诺性的语言,对“药品”疗效进行虚假宣传,如使用“根治、根除、不反弹、药到病除、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免费试用、保险公司保险”等用语。
  得病了,肯定很着急,可如果遇到所谓药到病除的“神药”,一定要多长个心眼,最好先向正规医院、药监部门等专业机构咨询,切莫轻信广告,以免上当受骗,延误病情。
  基本药物可查监管码
  药品监管最难防的就是“串货”。某些药品代理商通过“串货”的形式,将本应该在特定区域销售的药品通过种种渠道销往其他区域,在“串货”的过程中,药品很可能被“掉包”换成假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除非病人或者专业人士投诉举报,否则很难发现。
  国家正在推行的电子监管码制度,有望解决这一难题,将假药“打回原形”。
  3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办主任孙咸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药品电子监管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有点像条形码,但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药品,每盒药的号码都不同。通过这个号码,消费者可以查询到药品的名称、药品的批准文号、批准文号的有效期、药品的剂型、规格、药品的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可以查询到最后销售的终端是哪一家零售商。如果你在北京某药店买到一瓶药物,查询电子监管码信息应该显示这瓶药物流向终端就是这个药店,如果显示流向终端是别的药店或其他医疗机构,那这瓶药就很可能是假冒的。
  本报记者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买回一盒糖尿病用药二甲双胍片,尝试着将药盒上的电子监管码81015230005137404708输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http://www.drugad-min.com)后,网站立即显示出“药品当前状态信息:该药品已流向中日友好医院”。
  截至今年2月底,全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5.6万个品种,已经全部纳入电子监管,到2015年,电子监管将覆盖到我国所有药品品种,这将对防范假药产生巨大作用。
  孙咸泽告诉记者,目前,查询药品电子监管码有四种途径。第一种,登录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网站,输入电子监管码进行查询;第二种,打电话到95001111,将监管码告诉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请工作人员协助查询;第三种,通过短信,把监管码发到106695001111,几秒钟后就可以收到药品信息回复;此外,还可以利用专门的手机软件,把监管码抓拍下来,几秒钟后即可得到药品信息回复。
  细看包装辨别假药
  再严格的监管,也无法带来100%的安全。对于个人而言,有一些“功课”只能靠自己去完成。辨别假药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药盒,假药的药盒上,往往会露出很多“马脚”,例如:
  1.药名有暗示。“抗癌胶囊”、“皮癣一扫光”、“抗风湿药酒”,这些药名暗示能根治某些疾病,正规药品名称不会含有这样的内容。
  2.文号不规范。“药卫监字000000号”、“药消准字000000号”,这样的批准文号不规范。目前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字母-八位数字”,字母包括H(化学药品)、Z(中药)、S(生物制品)、F(药用辅料)等。
  3.没有有效期。正规药厂批号规范,有效期标注准确。
  4.说明书混乱。药盒上会有简要的说明书,表述疾病治疗范围时,中(成)药只能说“功能主治”,化学药品制剂为“适应症”,生物制品是“作用与用途”或“接种对象”。
  5.标记不明确。正规药品标注药品分类,如处方药、非处方药(OTC)、特殊药品(外用药品、精神药品等),而且标注清晰、色彩规范。假药或者没有标注,或者标注文字图案线条模糊、色彩运用不规范。比如,按规定“外用药品”标注应为红色,有些假药却是褐色或黄色。
  6.包装喊口号。药品包装上是不允许随意标注其他内容的。如标注广告性质的口号、标题,超出说明书内容以外的宣传资料等,很可能是假药。
  如果您手上的药品露出了上述“马脚”,请尽快报告给当地药品监管部门,以便执法人员采证、检验,做出最后判定。
  网购药品要辨明网站资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购物渠道,但是,制假者也发现了这条门路,大肆在网络上销售假药。
  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5次公布了59家违法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药品的网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局副局长邢勇将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销售假药的违法行为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假冒各类医疗机构、医学研究机构,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某疑难杂症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某病研究中心等,介绍一种“神丹妙药”,声称服用后就能药到病除;第二,仿冒一些国外的高端药品,比如抗肿瘤的药,对比网站和正规渠道之间的差价,证明价格“很便宜”,诱使消费者购买;第三,胡乱做出一些药来,在网上吹嘘,说这是能治百病的药物。
  网购药品时应注意查看商家资质,可以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网站必须是依法设立的药品连锁零售企业,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并在网站的显著位置标示出其证书编号。公众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查询合法售药网站名单。
  如果消费者遇到售卖假药的网站,或者已经被售卖假药网站骗了,怎么办?邢勇建议,如果消费者在网上发现非法网站,可以在网上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局长信箱发一封电子邮件,该邮件会通过内部途径转到工作人员手里,工作人员会严格调查,认真处理;如果消费者已经上当,要及时保存好证据,如快递的清单、药品的包装、收据等,然后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投诉,相关工作人员接到投诉后会依法处理。
●相关链接
  什么是药品、假药和劣药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三)超过有效期的;(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唐 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服务·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擦亮眼睛 拒绝假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