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葳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这句话用来形容俄罗斯总理普京的做事风格再恰当不过。一向作风彪悍的铁腕人物普京4月4日出席伏尔加汽车制造厂拉达Largus新车量产启动仪式时再次语出惊人,宣布今后所有政府机关和联邦预算拨款的国有企业,只能购买国产车,理由是要削减公务用车的庞大开支,促进国有汽车业的发展。
虽说这里所谓的“国产”,只是广义的国产,除了俄罗斯,还包括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经济共同体境内生产和组装的汽车,但是作为政府首脑的强硬表态仍让人瞩目。
这可不是在公众面前喊喊口号作作秀,因为几个小时之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就迅速对普京总理的发言作出表态,称将在三个月内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
普京在公务车采购态度上的理直气壮,让人联想起前不久我国刚刚推出《2012年度党政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之后,欧盟商会立即对入选车企没有外资品牌表示抗议,称反对中国在政府及公共采购领域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面对强硬的普京,欧盟商会貌似无话可说了。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目录》还是制订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门槛,“1.8升排量”、“18万元以内”和“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有专家还出面解释说,《目录》是根据价格、排量、维修的方便性、性价比等一系列标准综合打分后PK出来,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外资品牌,想努力还是有希望入选。而俄罗斯政府连起码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都不屑一做,没有解释,没有借口,直截了当禁止用联邦拨款购买外国车,将进口车统统“封杀”。
普京的态度表明,政府采购指定国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花自己的钱买车,不必在意旁人说三道四。
说归说,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大都以乘坐国产车为荣,但公务用车只买国产车,象征意义往往大于实际意义。一个国家要想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单靠公务车这一微不足道的市场是不够的,大多数生产出来的车还是要靠老百姓掏腰包来买。即使政府乐于充当车企的“保护伞”,汽车工业的强大也不是被保护出来的。
俄罗斯汽车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为力挺民族汽车业,普京不遗余力,多次亲自驾驶拉达车为其宣传,大幅提高外国车企准入门槛,源源不断提供政府贷款,但技术老化、质量粗糙、缺乏资金仍困扰着俄罗斯汽车业。
有人说,对本国车企的过度保护是柄双刃剑,在挽救濒临破产的民族汽车业的同时,也使得俄产汽车缺乏竞争,陷入懒惰和保守的氛围当中。
政府为支持国货,尽可以将所有公务车都换成国产车,但消费者买车更多的是看性价比,如果国货不争气,消费者还是会用脚投票的。说到底,民族汽车业的振兴还需国货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