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汽车库存压力一季度提前显现
作者:李方


    ■本报记者 李 方
  4月10日,记者在新华信举办的4月初汽车市场分析研讨会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市场表现并不乐观,虽然批发销售数量小幅上扬。但是,汽车经销商季度末的库存压力很大,消费者观望心态较强。
  目前,北京、广州汽车库存增幅明显。据中国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很多车型的库存增长快速。威尔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也证实,广州终端库存自2月以来连续2个月超出预警范围,A0级车的库存非常高,B级车库存6个月来首次超出警戒水平。
  南北两地经销商虽然加大销售的优惠力度,但降价促销的效果仍不明显,终端销量上升幅度较小。但也有四季常绿车型,依然处于卖方市场。SUV部分车型供不应求。3月,广州地区SUV库存仅为0.6。
  抵消购车加大优惠幅度的缘由,造成消费者观望的原因,除了车船税增收比例有变化外,3月的油价上调、突破8元大关,大大降低了一部分消费者购车的热情。
  对于油价上涨所致购车观望现实,全国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认为,“媒体总是把我国与油价最低的美国比,美国财政没转轨,没有增值税,收的燃油消费税平均仅相当于人民币0.48元/升,造成美国的财政长期收不抵支,且收的消费税连支付养路的费用都不够,他们要提高燃油消费税,但遇上了金融和经济危机只好作罢。其实在石油依存度大的国家中,除美国外,油价均比我国高,人均GDP仅为我国1/3的印度,油价也比我国高出1.5元/升,其他国家比我国高2-8元/升,应该承认在对石油依存度大的国家中,中国的油价是低的。”
  由于库存压力,广州A级车市场近期一直平稳的价格,在3月份有较大幅度下调,环比下降了1.4%。B级车也受豪华车价格大幅下调影响,市场压力增大。3月,B级车终端价格有较大幅度下调。
  令经销商纠结的是,“买涨不买落”的规律再次显现。面对季度末的降价优惠,消费者多持观望态度,终端销售与批发销售数量,反差非常大。
  优惠幅度加大、销售利润必然下探。据北京、广州两地的专业人士反映,北京、广州经销商平均利润3月份环比下降了21.3%,同比下降了38.3%。尤其是广州经销商,其平均利润低于全国水平,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库存高企、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计划购车的消费者可以为出手购车做准备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汽车库存压力一季度提前显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