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新
到路边摊买个糯米团、吃个糍粑块、啃个小馒头、来碗麻辣面,是大多数重庆市民吃早餐的真实场景。
4月22日早上7点,记者在重庆南岸区二小区车站看到,人行道上有两个流动早餐摊点,一个是夫妻档,在叫卖之前做好的糍粑块、糯米团、油条等早点,另一个摊点只有一位摊主,用简陋的液化气罐和平底锅,现场煎炸油饼出售。
购买了两个糯米团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附近,结婚几年来,基本上都是在路边摊购买早点,“方便快捷,价格也便宜,虽然不太卫生,习惯也就没啥了”。
记者调查发现,除去家中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大多数的市民都选择在外面解决早餐。办理了营业执照的小餐馆,大多供应小面、油条、馒头、卤鸡蛋等10多个品种,更多的流动摊档则一般只售糯米团、油饼、油条等简单的几个品种。
记者从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了解到,该市早餐市场的年消费额高达20亿元,但目前都是些小餐馆、小摊档在经营,上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对此并不感兴趣。重庆市餐饮商会秘书长张海燕告诉记者,该商会有1000多家会员单位,但没有一家涉足早餐市场。“轰轰烈烈大半天,不如正餐一包间。”一家知名的餐饮企业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也在关注早餐市场,但是空间大、利润薄,搞不好还要亏损,而那些打游击的小摊因不用纳税,设施简陋,人员少,反而更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商委其实一直在推早餐示范工程,但效果并不明显。2011年11月,重庆市有阿兴家、华生园、光大等5家餐饮企业拿到了首批“早餐经营示范店”的牌子,旗下共有示范店260家,位于多个商业繁华地段和大的居民社区。然而,对于重庆这个大城市来说,260家早餐经营示范店确实太少,以致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
记者在阿兴家的一家面积有40多平方米的示范店看到,店内环境非常干净整洁,里面供应面食、豆浆、稀饭、汤圆、八宝粥、卤蛋等近20个品类的早点,价格比小餐馆稍微贵点,如馒头0.8元一个,而小餐馆多为 0.5元。
“示范点如果单做早餐,肯定亏损,把中餐和晚餐加起来,才有赚头。”阿兴家总经理谢宇向记者透露,目前该企业已建成了专业早餐厨房,为15个店铺供应早点,每个店铺一天接待食客超过千人。
网点偏少,是早餐工程扩张的一大阻力。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研究所所长王秀模认为,政府和有关方面应给予参与早餐工程的企业更多扶持,比如减免部分税收等。市财政则应出台一揽子激励措施,包括安排专项资金,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早餐经营网点建设及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给予财政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