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保健品消费
作者:海宣
图片

求医用药莫心焦,看得清楚再出招,邮寄广告夸海口,电话推销技更高,免费体检吓唬人,药品仪器来推销,赠送礼品是陷阱,给点诱饵把鱼钓,街边房屋办讲座,强拉硬拽引入套穿上白褂来当托,野草说成灵仙药,健康长寿谁都想,正规医院才牢靠,各种忽悠不要听,相信科学是正道。 【案例】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却注册成立了名气唬人的北京中科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雇佣了30多名业务员在海淀区某大厦谎称是中国老年基金会工作人员,骗取了100多位老人的钱款达200万元,最终被抓获。他们请了两位老师以专家的名义讲课,劝说客

户缴纳7880元参加长寿之星评选,就可获得价值18000余元的保健品,并在半年后每月领取300元赠品。后经调查得知,其免费发放赠送的保健品都是从江西、浙江等地以几元钱一盒购进的。 【北京市海淀消协提示】

一是“免费”慎入:不要盲目参加免费体验、免费参观、免费体检、免费健康体检、免费旅游等活动,感觉身体不适,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二是“广告”慎信:建议消费者到国家药监局网站“数据查询”模块,查询批号,验明正身。 三是“保健品”慎买:保健品只能改善我们的身体机能,没有治病的功效。如果购买保健品,请到专门销售的药店、专卖点购买,以免发生问题后找不到销售方。

(海 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服务·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保健品消费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